阅读历史 |

第641节(2 / 3)

加入书签

,至今都非常的繁盛。

郭朴就是抱着这个想法,所以才准备将军队撤往兰州的。

高务观在信中说,兰州是四个门户。

首先是西域门户,从兰州往西北走就是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是通过西域的重要通道,之所以叫做走廊,是因为在这条狭窄的通道南侧是祁连山,北侧龙首山等山脉天然留出了这条道路,想要经过西域就需要通过河西走廊。

汉武帝在河西设置了武威、张掖等郡县,控制住了河西走廊,也就控制住了进入西域的通道,从而获得了操纵西域的影响力。

如今武威、张掖等郡县逐步荒漠化,在河西走廊边上的兰州成了商贸繁华的大城市,也就成了河西走廊的门户。

第二个门户是青藏高原的门户。

自古以来入藏通道有两个。

一个是西边的四川地区,从这里进出藏地的地形比较陡峭,会有比较强烈的高原反应。

另外一个就是兰州这边的,通过西宁走汉藏古道进入藏地,当年在唐王朝时期,吐蕃强大多次进攻大唐,就是从兰州方向开展的。

现在藏地使者要和中原取得联系,也都要从兰州这边走,所以日后如果要继续影响藏地,也需要控制兰州。

第三个就是关中门户了,这自然不必多说,兰州从唐代中后期开始就是守卫关中的军事重镇。

第四个是草原门户,黄河从兰州市区边上流过,往东北方向就是河套地区,这里同样也是进入草原的重要通道。

高务观在信中写明,如果占领兰州,那东南就可以和草原上的五原城取得联系,运输武器补给到五原城了。

西域,藏地,在苏泽心中,这都是必须要控制的地区,兰州在苏泽心中的重要性确实高。

苏泽将这两封信交给了陆军部,让林良珺评估一下第七旅的战斗力,结合高务观打探到的情报,确定要不要攻打兰州。

陆军部的回复也很快,其实陆军部也早就想要对兰州下手了。

不过内阁那边倒是有不同的意见。

肃王在兰州兴办工商,是大明为数不多的开明王爷。

徐渭认为兰州并不是那种吸食民脂民膏的昏庸宗王,反而一直在明廷都放弃了西域地区的情况下,靠着自身的威望在维持着中原在西域的影响力。

徐渭认为可以派遣正在湖广的第二旅团长朱华烨前往兰州,劝降肃王。

朱华烨是当年凤阳首义朱聪浸的儿子。

朱聪浸原来是陕西的宗师,因为上书嘉靖,请求皇帝解除宗师的禁锢,允许活不下去的宗师不要再领禄米,而是让他们自由生活而被流放凤阳。

后来苏泽攻打凤阳的时候,朱聪浸这位明廷宗亲在凤阳起义开门迎接王师,后来被苏泽任命为凤阳巡抚。

朱聪浸在凤阳巡抚任上竟然还真的做的不错,因为办事秉公执法,还得到多次嘉奖。

后来东南官制改革后,朱聪浸又调任南京知府,负责京畿治安,也干的非常不错。

现在吏部已经决定推举他做贵州总督,全面负责贵州的军政民政工作,朱聪浸也是如今东南官员体系中职位最高的大明宗室了。

而他的儿子朱华烨当年生擒景王,也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升任了第二旅的团长。

苏泽也觉得徐渭的建议不错,可以先让朱华烨去和肃王谈判,如果肃王愿意无条件投降,那日后也可以在其他地方补偿一下肃王,毕竟守卫西域这些年,肃王一脉和云南黔国公沐家一样,都是有贡献的。

在湖广的朱华烨接到命令,立刻脱下军装北上,马不停蹄的赶往兰州。

宫廷开支

新年将至,李成梁却没有任何过年的好心情。

今年连休丢了河南和陕西,扶持朝鲜国主战争失败,加上币制改革的失败,这一连串事件极大的打击了李成梁的威信。

虽然解散了御史和都察院,但是李成梁依然能够感觉到文官眼中的情绪。

京师的情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对于此,李成梁无可奈何。

自从上一次献策失败后,山蒿先得了病,已经很少再向李成梁出谋划策了。

剩余的作战参谋们吵成了一团,至今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案。

今天李成梁又接到了兰州肃王的来信,请求朝廷出兵增援兰州。

李成梁同样犹豫了。

为将帅者,很多时候不过是取舍二字。

兰州距离京师很远,虽然很有价值,但是调入兰州的军队,在日后的战争中就指望不上了。

你不可能指望这支军队还能够跨越大半个国家,来参加京畿地区的战争。

而兰州能够给京师明廷带来的好处也极为有限,如果从成本和收益看,这笔账是亏到不能再亏了。

不过施政也不能只看这些,明廷军队的节节败退,造成了军心民心的极大动摇,如果不能有一场战斗在平定民心,那也是会大大动摇李成梁执政的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