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41节(1 / 3)

加入书签

这是来自庇护五世的来信。

这位教宗以坚定的道德立场而著称,在他的撮合下,欧陆诸国组成了对抗奥斯曼人的神圣同盟(法国没有加入)。

看完了教宗的来信,腓力二世头痛欲裂。

庇护五世的来信,要求西班牙国王配合教宗,禁止基本东方的书籍在欧陆传播。

其中由东方那位新统治者书写的《授时新历》,被教宗列为最高一级的禁书,要求焚毁在欧陆流传的所有书籍,并且严惩将这本书带回欧陆的船长们。

和这本书一同被教廷列为异端书籍的,是几十年前哥白尼所写的《日心说》。

腓力二世头疼起来,哥白尼是什么人,哥白尼不过是一个教士兼医生,他的《日心说》虽然出版,但是作为一本天体学书籍根本没有多少人看,禁了也就禁了。

苏泽是什么人?

中原可是拥有强大舰队的远东霸主,是掌握了整个欧陆奢侈品生产的黄金国度。

而且《授时新历》是那些航海家和商人们主动带回来的,并且迅速在欧陆传播开。

这本书不仅仅是介绍天文的书籍,还是一本精准的历法,远比现在欧陆使用的历法和授时方式先进!

一套先进的历法和授时书籍,对于航海家的作用是无比巨大的,而且授时书籍还能指导农业生产,这本书籍的风靡,完全是因为它实在是太重要了。

你教皇有几个兵啊?你敢下令禁绝焚烧东方统治者亲自编写出版的书籍?

就算是这本书也在说日心说,但是也不能因为这点问题就禁绝这本重要的书籍吧?

其实就算是腓力二世这样虔诚的信徒,对于到底是日心还是地心并不在意,教廷的越发保守竟然下达如此疯狂的命令,腓力二世只能当做这封信没收到了。

欧陆其他君主也收到了同样的信件,他们的选择和腓力二世一样,东方那位哲人王的书籍是不可能封禁的,谁也不想要失去东方的商品。

至于哥白尼的书,反正也没出版基本,随便意思一下给教廷看一看就行了。

苏泽也没想到,自己给自己国家写的一本天体入门书籍,竟然在欧陆得到了广泛传播,成为整个欧陆公认的授时标准,还加快了《日心说》的传播。

教廷对此非常愤怒,但是如今欧陆的历法确实问题很多,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上,在1582年下一任教宗格力高治任上,教宗推行了格力高治历,也就成了后来的公历。

庇护五世非常愤怒,组织教会开始编纂新的历法,试图证明东方历法的错误,从而推翻书内日心说的部分。

兰州

苏泽自然不知道自己的书籍在欧陆造成的轰动,就算知道了他不会在意。

他正在看着陕西的报告,郭朴身死,陈璘迅速平定了明军的叛乱,不过其中还是有一部分逃亡了兰州。

大部分明军最后被俘虏,那些参与劫掠和叛乱的都被东南的军法官们审判,有罪的立刻执行,参与的也全部勒令改造。

正好由于关中大地震,很多关中的水利设施都被破坏了,胡宗宪听说了之后立刻启程前往关中,主持修复关中的灌溉工程。

而这些明廷俘虏则作为工程的施工人员,要在关中服役五年才能解脱。

某种意义上,苏泽还爱要感激这次的叛乱,五年后天下就已经安定了,那时候放归这些士兵也不会闹出乱子了。

同样是无条件投降,内阁熟练的派出新的官吏去接管了陕西,这一次都不想要用在河南引蛇出洞的手段了,陕西的官员乖乖的交出治权,配合东南官吏完成了接收工作。

苏泽看着地图,天下一统的曙光已经出现了,除了陕西、京畿、山东、辽东这几个部分之外,中原大部分版图已经被东南占领了。

这时候是不是要想一个新的国号了?明明占领了这么大的土地,再叫东南是不是不合适了?

苏泽闪过这个念头,这种事情还是交给明年三月的制宪会议去头疼吧。

苏泽案头上也有两封信。

其中一封是熊况写来的,熊况的来信内容很简单,就是请战。

熊况请求陆军部批准他继续西进,带领第七旅攻打兰州。

熊况的理由也是很简单,兰州是通往西域的重镇,打下兰州就能够获得通往西域的通道,和草原上的五原城取得联系,完成对整个明廷西部地区的包围攻势。

苏泽桌子上另外一封信则是高务观寄来的。

高务观从五原城出发,试图打探西域的情况,他第一站经过的就是兰州。

不过高务观并没有在兰州停留多久,他认真的考察了兰州的地理地形,给大都督府写了这個建议书后,就继续向西前进了。

高务观对于兰州的地理地位评价非常高,认为兰州是“天下之要冲”。

对于这一点,苏泽也是深感赞同。

从西安往西,经过宝鸡、天水、定西就能抵达兰州,这是西部地区非常热闹的一条商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