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27节(1 / 3)

加入书签

这些古籍只剩下了收藏价值,而如今乱世动荡,这点收藏价值都没有了。

颜钧又说道:“我听大沽来的书商说,东南准备出版明实录了。”

“啊?”

佟安这下子彻底震惊了!

实录是什么?那是皇帝的起居注编著的历史文献,这上面不仅仅记录了帝王的行述,还记录了明廷各种大事。

其中还包含朝臣对于各种重要问题的讨论,言官御史的重要上书。

帝王实录是重要的资料,和《永乐大典》一样,普通官员根本接触不到这些档案,而不要说给普通百姓看了。

就算是前朝的实录也不会出版,毕竟这上面记录的是帝王的日常,就算是前朝皇帝,那也是要维护皇帝的神圣性的。

东南竟然要出版大明皇帝的实录!?

杀人诛心啊!

佟安只想到这么四个字。

明廷实录上有三个不可触碰的问题,每一个都会造成道德的滑坡,而这三个重要问题都是记录在实录中的。

一旦这三个重要的问题被公之于众,那对于大明历代先帝的神圣性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如今皇室的威信也会跌落谷底。

明廷读书人中所剩无几的爱国之心也会被消磨干净。

佟安明白为什么当年苏泽入京师,为什么非要带走这些典籍了!

赶出来了,抱歉抱歉

世界是个草台班子

大明实录上有三个问题,是动摇大明统治威信的重要问题。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万历曾经想要修国史,当时的国史总编纂就是陈以勤之子陈于陛,陈于陛以内阁次辅的身份,兼领国史总编修,在文渊阁附近设史馆编修国史。

结果是是陈于陛修史不成,国史编修毫无进展,最后陈于陛急病暴毙后,编修国史的事情不了了之。

之所以国史编修不下去,就是因为这三个问题。

第一个就是朱棣靖难之役的问题。

明成祖朱棣起兵的时候,起兵的旗号是靖难,也就是清君侧,但是清君侧到最后怎么建文帝就是失踪了呢?

然后就是明成祖受让大宝,登基为皇帝,如何定位建文帝的历史地位,一直都是明廷无法回避的问题。

甚至成祖朱棣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反复。

在刚继位的时候,明成祖朱棣的起居注中,还是给建文帝皇帝的待遇的。

但是随着朱棣老年的时候,他就开始让大臣编造建文帝无道的记录,并且开始篡改明太祖朱元璋的实录,说成是明太祖传位给自己,建文帝不过是伪帝。

洪武皇帝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朱棣拒绝承认建文帝在位四年,还将建文四年修改为洪武三十五年。

这种滑稽的事情,留在实录中,对于成祖朱棣的正统性有了巨大的动摇。

如果是成祖朱棣的继位问题,是动摇了皇族承嗣的正统性,那明英宗两次登基的事情,就是彻底让明廷颜面尽失了。

明英宗,也就是明堡宗朱祁镇,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中的一系列行为,彻底让皇帝的神圣性粉碎。

而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对景泰帝的抹黑,以及对当年拥立景泰帝的于谦等功臣的清算,就算是实录中已经对皇帝的行为做了很多美化,但是依然无法掩盖丑陋的事实。

景泰帝的问题,也是明实录中的重大问题,英宗甚至让人摸去了景泰帝的实录,但是另外一个问题依然是景泰在位几年实在无法篡改,所以还是被留了下来。

接下来的问题,动摇了嘉靖以下这一支皇帝血脉的正统性。

那就是大礼议的问题。

嘉靖搞大礼议,不仅仅是为了给自己的父亲抬咖,更重要的是确定自己继位的正统性。

为了给自己的父亲抬咖,嘉靖还给自己没有做过皇帝的父亲搞了一个本纪,炮制了一份实录塞进去。

而大礼议中的种种辩论,嘉靖赢得也不光彩,只能说当时的辅政大臣太要脸,也没想到年轻的嘉靖如此擅长权术,死死咬住继位问题不放,最后才让大礼议办成了。

但实际上嘉靖承嗣的是武宗一脉,按照古代礼法应该尊武宗的父亲孝宗为皇考,以小宗入嗣大宗来继承皇位。

但是如此一来,皇帝的正统性就要受到武宗的遗孀,以及顾命大臣的操纵,嘉靖通过一系列的斗争才确定了自己父亲皇帝的待遇,也坐实了他们这一支的皇位正统性。

但是包括嘉靖在位期间,大礼议问题一直都有儒家大臣在中存在礼法争议。

原因也很简单,皇室继承的制度,也关系到普通人家的继承制度。

你嘉靖所破坏的,不仅仅是皇位继承的问题,而且对整个礼法体系都产生了动摇。

当年反对嘉靖大礼议的官员,也有不少都是出于公心。

在如今的保守明廷,礼法制度依然是整个朝廷的基石,团结一系列的保守官员。

这三个事件,成祖朱棣,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