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72节(2 / 2)

加入书签

海上来往于山东和辽东,遥控掌握在辽东。

李春芳的这些小动作都被李成梁看在眼睛里,比如这一次征调的民夫,说起来是民夫,其实就是李家留在辽东的势力。

明廷还通过战时的法令,将辽东一些工坊和军营占据,想要通过这种方法蚕食辽东的控制权。

李成梁放下手里的信,对着儿子说道:

“咱们这位李相爷,最大的问题就是认不清形势。”

“当年张相爷执政的时候,也不敢动辽东的人马,李春芳就这么有把握,没有我们李家,北方那些女真人就能安稳吗?”

李如松立刻明白了父亲的意图,他看向李成梁说道:“父帅的意思,是让女真人给明廷一些动静?”

李成梁说道:“你让李如彘带些人马返回辽东,给咱们李相一些颜色看看。”

七月。

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部落中,迎来了几名骑手。

李如彘终于得到了返回部族的机会。

他身上是崭新的铠甲,除了这一队本部的亲信骑兵之外,李如松只给了他一个册封,建州卫指挥使。

不过李成梁在辽东的威望极高,就是靠着这个册封,李如彘迅速在建州女真中拉起来一支队伍。

等到七月底的时候,京师的中书省就接到了雪花般的奏报,辽东女真造反了!

辽东女真因为不满明廷在辽东的横征暴敛,在白山黑水之间盟誓骑兵,袭击明廷在辽东的运输路线,甚至还截断了明廷支援朝鲜的物资!

李春芳坐在中书省,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人都麻了。

这些女真人从哪里来,李春芳心中也有了猜测。

对于他在辽东做的这些小动作,经营辽东多年的李成梁不可能不清楚。

而朝鲜的战局,是李春芳上台以后唯一值得夸赞的政绩了,一旦朝鲜的战事失利,对于李春芳这个中书丞相的威信打击是巨大的。

而个人威信这个东西,已经成为如今执掌明廷的统治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了。

在失去了强有力的皇权之后,中书省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以来于中书丞相个人的威信和政治手腕。

而比起之前的张居正,李春芳的能力和威望都明显不足,就连言官们有些控制不住了。

看着下方吵成一团的众人,李春芳揉了揉脑袋。

他是靠着投机隆庆,迎接上皇返回京师而进入内阁。

那时候的李春芳,看着内阁首辅的风光,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内阁首辅。

后来高拱去任后,张居正改组内阁为中书省,作为中书丞相威压皇室,名为丞相实为摄政,可以说是在无限风光。

李春芳作为中书省的副相,他看着张居正施展权术而羡慕不已。

但是等熬走了张居正,自己坐在这个位置上了,李春芳发现一切都变了。

今天是李春芳在府上召集亲信举行的内部会议,商讨的就是辽东的事情。

可自己的党羽就已经吵成了一团,就这个样子,敌人估计打进京师,自己这些属下们也商讨不出什么有用的应对之策。

李春芳揉了揉脑袋,看着争论不休的属下们,终于清了清嗓子。

“诸位,辽东建州女真叛乱,难道大家都拿不出有用的方案吗?”

众人沉默了。

李春芳的风格和张居正不一样,张居正对于有能力的属下,还是不吝啬功劳和奖励的。

但是李春芳的性格是墙头草,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摇摆不定,而且很少会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都会引导属下说出自己想要的结果,然后自己再选择一方去支持。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出了事情之后,李春芳就可以迅速撇清责任,将责任推到下属头上了。

而这一招,李春芳确实是屡试不爽。

和李春芳相处久了,明廷大臣们更加怀念张居正的作风。

虽然张居正比较蛮横,但是好歹他不会将责任推给属下。

前几次关于整顿京师市场的改革,引起了包括皇商清远伯李家在内的激烈反对,李春芳就将主持京师市场整顿的官员罢免,转而向这些权贵妥协,这又寒了下属的心。

而整顿京师市场,不过是得罪商人的利益,辽东的事情可是要得罪李成梁的。

李成梁在山东,对于山东文官是颐指气使,甚至还越过了朝廷的程序,斩杀了一名县令。

虽然这个县令也是死有余辜,但也可以看出李成梁的蛮横和不把文官看在眼里。

≈lt;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