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72节(1 / 2)

加入书签

“开发产业?”

徐琨这才想起来,松江铁路一条支线修到崇明岛对面,这里是松江府边上的一个偏远的村子,算是官府要求通车的地区。

那地方是鸟不拉屎,和崇明岛一样没有开发价值。

董事会是准备让车站先开一段时间,如果实在不盈利再向松江府请求关闭车站。

现在听到儿子竟然要开发那个地方的土地?

徐琨的血压更是高了,如今松江府的人,谁没事做去崇明岛购置产业啊!

自己这个儿子,怕是要将徐家产业败光了啊!

但是徐绣这些日子一直都在外面厮混,徐琨想到了父亲的教导,还不如给点钱让他做点事情,总比在外面给徐家惹祸要强。

崇明岛的荒地不值钱,徐琨问道:

“你准备开发什么。”

徐绣也是鼓起勇气和父亲说道:

“爹,这是我的计划书。”

徐琨有些意外,接过了儿子的计划书,徐琨翻看起来。

《徐氏歌舞团》

看到计划书的名字,徐琨的血压又高了。

歌舞团?自己这个儿子竟然要开青楼?

开青楼开在崇明岛上?这是什么大聪明的商业计划?

徐琨感觉自己快要被这个儿子气死了!

看到父亲要发怒的样子,徐绣立刻说道:

“爹,儿子不是要开青楼,是歌舞团,正经的。”

“正经的歌舞团?”

“您看完计划书再说吧。”

徐琨仔细看完了计划书,他脸色有些复杂。

徐绣的计划是在崇明岛建造一座剧院,排练戏剧在剧院演出。

除了剧院之外,还有一系列的度假和商业地产,包含了饭店等一系列的商业设施。

歌舞团是正规的歌舞团,只负责演出。

在平时淡季的时候,歌舞团排练新剧,在休沐游客上岛的时候则负责表演。

徐绣还建立了一套培养演员和乐手的体系,给演员和乐手相当高的薪水。

而徐绣和几个朋友负责编排新剧,他们最初改变的几个剧目就是大都督苏泽当年所写的《三梦》。

这似乎?还真的可行?

女真叛乱

不管可行不可行,最后徐琨决定还是让儿子试一试。

去崇明岛折腾,总比在松江府给自己惹事来得好。

送走了儿子,徐琨开始紧张的筹备松江铁路公司的人员名单,尽快将铁路公司的架子拉起来。

东南这边正在筹备修建铁路,明廷那边也是大事不断。

进入朝鲜的明廷九边新军统领李洵,这些日子的心情不太好。

一开始的时候,明廷的新军趁着李舜臣不注意,还是取得了一些战果,甚至差点打到汉城下。

但是在东南的支援下,李舜臣很快站稳了脚跟,牢牢占据了几个大城市和沿海据点,然后依靠进步会一步步巩固战果。

但是李洵依然不断的向国内发回战报,这些战报都是明军在朝鲜取得大胜,即将把东南的军队赶下海。

这些战报大大激励了明廷的士气。

作为李春芳上台之后唯一的军事成果,也为了消除丢失汉中的恶劣影响,李春芳将朝鲜的明军作为典型大加宣传。

宣传李洵的战果,同时也是李春芳为了压制越来越嚣张的地方实力派,特别是雄踞山东的李成梁。

就这样,李洵在明廷的报纸上被吹成了当世名将,李洵在朝鲜取得一些胜利,被吹成了史诗级大胜。

今天李洵在某某城大败东南军队,斩首几千人,明天李洵击败了李舜臣本部,李舜臣退守汉城。

在这些宣传下,确实起到了一些稳定人心的效果。

李春芳同时又依靠李洵的这些胜利,派人加紧对辽东的控制。

山东,济州城,山东总督衙门。

“父帅!”

李如松走进总督府,看到李成梁正在查看书信,急切的说道:

“父帅!朝廷真的是欺人太甚!辽东那边写信过来,说明廷又强征一万民夫去朝鲜!还要强征我们在辽阳的军需!”

辽阳是李家发家的地方,李成梁就是从辽阳都指挥使的位置上发家的,而且从李成梁发家之后,辽阳就一直都是他的大本营。

这是李家的根基。

前些日子,东南新军在湖广的时候,熊况用骑兵击溃了刘世延部的火枪手,这场战争的详细情况传回了明廷之后,李成梁立刻上书请求重建辽阳铁骑,要求朝廷帮助他在辽阳征召骑兵,重新组建骑兵。

但是明廷用骑兵耗资巨大驳回了李成梁的要求,同时李春芳在辽东地区小动作不断,企图利用李洵的战果来接管辽东。

这自然是李家父子不能忍受的,他们父子虽然在山东,但是山东和辽东隔海相对,虽然登州港还在东南手里,但是李成梁还是在莱州建立港口,通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