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8节(2 / 3)

加入书签

只可惜现在是战时,山东战场马上就能验证这位定国公的成色了。

在徐文壁进入山东以后,他并没有加快速度赶往前线,却一路上走走停停,接受山东官员的迎接款待。

就这样徐文壁走走停停,半月才到了山东前线。

王本固带领三镇军官拜见徐文壁,徐文壁却将其他中层军官全部拦在了门外,只见了王本固和新军三镇的主官。

对于徐文壁倨傲的态度,三镇新军的中低级军官都非常不满。

要知道王本固虽然是文官,一向用军纪统兵,对待中高级军官不假颜色。

但是平日里也会去军营巡视,拉拢低层的军官。

徐文壁作为新任主将,竟然第一次军议连中下层军官都不见,这种倨傲的态度实在让人寒心。

王本固和三镇的统制官出来,脸色都非常的难看。

众将领围上去,王本固只是重新挤出笑容说道:“徐统领让大家各司其职,做好大战准备。”

可是众人围上去询问要如何作战。

王本固立刻板起脸训斥,只是让军中备战。

第一镇第二协的协长李如松,是李成梁的儿子。

等到他返回营帐,见到了从京师赶回来的李如彘。

“爹怎么说?”

李如彘连忙将李成梁的话一五一十的传达,李如松在李如彘的伺候下解下盔甲说道:

“徐文壁不足为虑,爹说的没错,只要将王本固挤走,我们就可以掌控三镇精锐了。”

李如松虽然年轻,但是靠着李成梁的人脉,他在三镇中相当吃得开。

三镇统制官都是李成梁的老下属和学生,中低层军官也都是在京师武备学校中听过李成梁的课的,加上李如松在军中拉拢人心,这些中低层军官很快聚集在他身边。

王本固回到自己的军营里,心中也非常愤懑。

刚刚徐文壁召集他们开会,总共就说了一件事。

朝廷要求三镇新军出动,攻打东南取得一定的战果。

王本固连忙询问徐文壁,到底要怎么打,要打成什么样规模,后勤补给给多少,赏钱多少这些具体问题的时候。

徐文壁又摆出他新军大臣的官威,完全不管这些具体细节,只是传达朝廷的命令。

接着徐文壁又摆出一副威严的样子,要求三镇必须尽快出兵取得战果,要不然他这个新军大臣也保不住众人的职位了。

王本固和三镇的主官面面相觑,还想要继续追问,徐文壁就宣布散会了。

回到营帐中王本固越想越气,徐文壁这个新军大臣等于是甩手掌柜,一概不问,一上任就对着众人来一个下马威。

身为文官,王本固对这一套可是太熟悉不过了。

上头交办一件事情,不具体制定办事的流程,也不给经费,就是让你做。

这事情只要是做成了,那自然是上官的功劳。

若是事情做不成,那也不是上官的责任。

徐文壁这个新上任的新军大臣,才到山东就给王本固玩这一套?

作战?拿什么作战?敌情不清楚,到底攻打哪里也不确定,粮草供应还没跟上,拿什么和东南打?

王本固冷笑一声,既然徐文壁要这么玩,那他也是下有对策。

既然自己已经不是这支军队的主将了,你上面耍无赖,那下面就摆烂好了。

王本固干脆向徐文壁使用了文官最擅长的技能——躺平。

无论徐文壁怎么询问,王本固都说对东南的行动正在筹划中,一会儿借口军心不振,一会儿借口粮草不齐,一会儿借口说军中疫病横行,反正就是在边境一动不动,始终不向南推进半步。

而知道了内情的李如松大喜,本来李如松还打算想办法挑拨徐文壁和王本固的关系,却没想到自己还没出手,两人就斗成了这个样子?

李如松立刻串联三镇新军的中低层军官,也跟着配合王本固玩起了拖延战术。

就这样,十月初徐文壁到任,十月下旬三镇明廷新军依然寸步未进,明廷再次坐不住了。

皇帝亲自派遣太监到军中,向徐文壁询问为什么还没进军,这下子徐文壁也绷不住了。

徐文壁从繁华的济州城中前往军营,再次召开王本固等高层开会。

这一次徐文壁的态度就不是倨傲了,而是一副兴师问罪的态度。

“本部堂早已经敦促尔等进军,为何拖延至今?”

徐文壁穿上祖传的铠甲,身边都是足甲的红盔护卫,声势上倒是非常唬人。

可是王本部和三镇统制官也不吃他这一套,王本固说道:

“军心未齐,战略未定,如何进军还要请徐部堂示下。”

王本固性格刚直,自然也不惯着徐文壁,直接说道。

徐文壁恼怒的看着王本固,王本固又看回去,气氛更加僵了。

徐文壁一拍桌案说道:“还不是尔等畏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