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1节(1 / 3)

加入书签

无中生有的代价,就是放弃自己,那这个虚无的权力,到底是无还是有?

与此同时,福州市舶司的陶公公,见到了一名无须的老者。

“干爹!”

陶公公衣服都没换,立刻将这个老者迎接到了府中。

这个穿着粗布衣服的老者,正是曾经在嘉靖身边权势通天的大太监李芳。

陶公公是认了李芳的关系,这才得到福州市舶司使的差事的。

陶公公是个念旧的人,在陶公公被被人攻击的时候,也都是李芳帮着他挡风挡雨的。

太原兵变,陈洪被兵变士兵当街打死,李芳也趁乱从嘉靖身边逃走了。

李芳一路隐姓埋名,逃亡到了福州。

陶公公的府邸十分的华丽,李芳看到这个样子,等到两人独处的时候,忍不住说道:

“你这个府邸这么华丽,不怕大都督忌惮?我等阉人,权力都是来自于上,你虽然得宠,若是被有心人离间,那日后怕是要有灾祸啊。”

陶公公立刻说道:

“干爹,您别担心了,儿子这钱来路都是一笔一笔有数的,铸币厂的专利分红,市舶司的养廉补贴,这宅子的每一枚铜钱都是堂堂正正的。”

“话是这么说,可若是有人离间,大都督对你有了怀疑,那可就不好了。”

李芳还是苦口婆心的劝说道。

陶公公却说道:“干爹,东南和大明那边不同,咱们虽然是阉人,但只要钱来的堂堂正正,就可以堂堂正正的花,只要不违反律法,任何人都不能拿咱们怎么样。”

“我这个宅子是用自己挣的钱盖的,我也没有违反律法,或者纵容家人违法,大都督不会因为这个事情责罚我。”

“若是我市舶司的差事做不好,那无论我和大都督关系多深厚,那大都督都会撤了我的职位。”

“权唯于上,那是明廷的说法了。”

“现在我们东南,说的都是‘主权在民’。”

“民?民在哪里,那权柄不还是在上面手里。”

陶公公摸着鼻子说道:“主权在民,权赋予大都督代持而已。也因为主权在民,所以权力不是大都督本人,我要伺候的也不是大都督这个私人,而是天下的公人。”

“大道理我也不懂,干爹您先住下,看看就知道了!”

求一下月票。

之前有读者说我写明廷就降智,这一章算是一个阐释,为什么那些聪明人会做出如此降智操作。

结合前一章,就是“无能为力”四个字。

父与子,夫与妻

“旅长,我要合离!”李言恭冲进了俞咨皋的军帐中,大声说道。

“丹芸又打你了?”俞咨皋露出笑容打趣道。

“什么打!我堂堂七尺男儿,怎么会被女人打!这泼妇动手,我不还手罢了!”

李言恭气鼓鼓的说道,用手挡住自己脖子上的指甲痕迹。

俞咨皋忍住笑容说道:“去找大都督合离去,你的婚事是大都督亲自批准的,我做不了主。”

李言恭的气顿时泄了说道:“早知道这样,当时就不该去她们瑶寨!”

俞咨皋再次哈哈大笑说道:“你当时向我打婚书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怎么才成婚一个月就要合离了?”

军中的规定,无论是军官是士兵成婚,都要向上级打一份婚书申请。

李言恭这样的参谋,更是要直接向大都督府打申请,得到大都督府的批准才能成婚。

李言恭的婚书,也是随着广西报捷的文书送到南京,是苏泽亲自签字批准的。

东南推行新婚俗,特别是军中更是推广,在婚事从简的背景下,也有李言恭这种瞒着家里成婚的。

俞咨皋亲自在第四旅给他们举行了集体婚礼,当瑶女丹芸穿上汉人嫁衣的时候,李言恭可是收获了很多嫉妒的眼神。

可是好景不长,婚后的李言恭和丹芸是三天一小吵两天一大吵。

在攻下迁江九寨和断藤峡之后,丹芸所在的瑶寨被迁往了柳州附近。

而丹芸则通过了汉学考试,被委任为一座瑶镇的流官。

这座瑶镇是断藤峡上五个瑶寨打散组成的,人口足足有千人,周围还都是汉人村落。

瑶镇要新授田,开荒,处理瑶人和汉人的矛盾,这可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丹芸展现出惊人的天赋,竟然真的将这座瑶镇给治理好了。

丹芸亲自带领这些下山的瑶人种田,又带领他们和周围的汉人村落交易,大力发展瑶人蜡染蓝染的工艺,从汉人那边购买布匹,然后染出精美的图案再卖出去。

丹芸还组织商队,将附近村落的特产送到城镇中贩卖,又将东南工厂生产的日用品带回来贩卖。

这座瑶镇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多次被广西布政使汪道昆夸赞。

传言丹芸很快就要高升,将被委任为新宁州的知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