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9节(2 / 3)

加入书签

房也都以徐书吏马首是瞻,书吏、代书也多是由他举荐,伱族兄入了户房,怕是不好过啊。”

苏泽问道:“这户房的徐书吏,就是人称徐狐的徐士盛?”

林清远叹了一口气说道:“正是此人。”

林清材也是重重的叹了一口气,他家族自然也知道其中的问题,恐怕涉及到了县衙各房之间的争斗,但是他那族兄也是不得不去。

苏泽这下子明白了,这是分管刑房的孙典史,给实际上控制户房的书吏徐士盛之间的争斗。

县衙之中,除了县令、县丞和主簿之外,典史是胥吏中地位最高的。

大部分县衙都有几名甚至十几名的典史,南平县是倚郭县,人口不少,所以县衙有十名典史的编制。

典史虽然是吏,但是聘用之后要上呈吏部备案的,以五年为一个聘用期,也就是“一役五年”,可以当做是古代事业编。

典史往下,就是书吏,书吏不需要吏部备案,只需要衙门自己登记造册就可以,归吏房管理,这就等于是县衙签了合同的聘用人员。

而书吏下还有代书,也叫做帮书,这就是和劳务派遣公司签署合同的临时工。

徐士盛按照资历能力,应该可以升典史了,却迟迟得不到提拔。

势力范围主要在刑房的孙典史,将自己人安插到户房,显然是有和徐士盛争权夺利的想法的。

苏泽托着下巴,看来县衙内也不是铁板一块啊。

也许这是扳倒徐士盛的机会?

最近有事外出,都是熬夜码字。

最近都是两大章更新!

求订阅!

大明平均战力

林清材也是叹息,族兄也知道这次举荐为吏,是被孙典史拿来当了枪使。

但是孙典史已经举荐了族兄,如果不去的话家族这些年的香火就白供了。

熊岳对陈朝源说道:“陈兄对县衙内的事情这么清楚,莫非也有家人在县衙为吏?”

陈朝源叹息一声说道:“我那表兄在县衙内有些关系,和那孙典史也是相熟的,不瞒诸位,去年我都想要通通路子,去县衙谋个差事了。”

陈朝源的表兄是有秀才功名的讼师,肯定和把持刑房的孙典史认识。

陈朝源连秀才都不是,说去县衙谋个差事,那自然是去县衙为吏了。

熊岳和林清材一惊,连忙说道:“陈兄万万不可,一旦沦为吏途,那就永为下僚了啊!”

胥吏在明清的地位很低,明初科举都不允许吏员子弟参加考试。

不过中后期对于吏员子弟的科举限制放松,但是一旦从役当了吏员,那就不能参加科举了。

不过陈朝源都已经这么大了,多年科举连秀才都考不上,有想法去当吏员也是正常的。

大明朝的吏员虽然没有俸禄,但是搜刮手段多种多样,很多吏员都肥的流油,不少普通百姓削尖了脑袋都想要进县衙为吏。

陈朝源是那种没什么主见的老实人,这些年读书进学,花了家里不少钱,虽然靠着跟着表兄写状纸也能维持生活,但是如今孩子日渐大了,再这么读下去也不是办法。

苏泽叹息一声,陈朝源这种性格怕是去了县衙,也斗不过县衙那些虎豹豺狼一样的胥吏。

不过自家人自家事,苏泽也没有多说什么,他倒是对林清材那个族兄很感兴趣。

“林兄,明日我想要宴请你家族兄,县衙有些事情我想打听一下。”

林清材立刻说道:“那我放了学就去约!”

“那就还去那邀月楼。”

林清材惊讶的看了一眼苏泽,不过看到苏泽气度,他连冰糖都拿来送人,估计家境不差。

只不过林清材想不通为什么总和自己一样穿粗布儒衫。

就在四人闲聊的时候,海瑞还是穿着那身有补丁的儒衫走过来。

四人连忙向海瑞行礼,海瑞答礼之后带着四人来到了学堂,开始了下午的讲课。

【学堂听讲,“科举”技能经验+10,lv3,215/300】

【学堂听讲,“科举”技能经验+10,lv3,225/300】

爽啊!

两个时辰涨了20点科举经验,比起在家肝技能,上课涨经验的速度快多了。

等授课完毕,海瑞对着四人说道:

“今日南平县里不太平,你们来回的时候多加小心。”

苏泽连忙问道:“是倭寇要来了吗?”

海瑞点点头说道:“是啊,海道衙门发下了公文,倭首鹿大王又要掠边,特别是苏泽你可要千万小心。”

鹿大王的威名,整个福建府都是知道的,众人都打了一个颤,接着看向住在海边的苏泽。

陈朝源住在县里,林清材家族也在县外不远,熊岳家在武夷山下,距离大海还很远。

只有住在海边军卫的苏泽是最危险的。

海瑞又补了一句说道:“实在不行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