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9节(1 / 3)

加入书签

火器就不同了啊!

火药容易受潮,这是大头兵都知道的事情,朝廷的大老爷不会不知道吧?

受潮了自然要报废了,至于报废的火器,那边不是吗?

朝廷的火器品种这么多,谁知道这报废的一坨烂铁是什么东西啊。

延平卫是有五千正卒的大卫所,自然也是有自己的药火坊和铸炮厂的。

苏泽在南平县城的城墙上,就见到一尊大将军炮,据说就是延平卫自己铸造的。

也不知道于二公子回来了没有,苏泽还指望他带着自己去药火坊和铸炮厂,赶紧学会“火器制造”的技能!

就算是不能制造火炮和鸟铳,好歹也能自己制造药火和铅弹,那也能解决如今长宁卫弹药不足的问题。

苏泽五月初一早早出发,中午前就来到了南平县城。

拿着上次于宗远给他的拜帖,苏泽来到了延平卫指挥使府上。

将拜帖交给门子,门子虽然看到苏泽穿着粗布儒衫,但是气度不凡又手持二公子的拜帖,也不敢怠慢,连忙通知二公子房内的下人。

一名于宗远的管事家奴连忙出来,告诉苏泽他们家二公子去了福州府,两日后就会回来。

没有立刻见到于宗远稍微有些遗憾,但是两日后正好是上完县学的日子,为了学会这个“火器制造”技能,在县城多留一日倒是也无妨。

另外这次苏泽来县城,还要打探那个举报长宁卫的县衙书吏徐士盛的情况。

徐士盛和长宁卫有仇,他诓骗老百户合作走私,暗中向倭寇出售弓箭事发,被老百户举报到县衙。

后来就是老百户被真倭鹿大王杀死,这其中也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关联。

关键的是徐士盛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衙书吏,鄢懋卿可是堂堂进士出身的都察院监察御史,他又是如何在鄢懋卿那边诬告长宁卫的?

这一次苏泽也没有空手来县城,除了十两碎银子之外,还有几竹筒低品质的黄冰糖。

苏泽是故意将冰糖制的发黄的,反正冰糖的价格差不多,太纯净反而扎眼,这种冰糖倒是和市场上的福清冰糖颜色差不多,福建本身产冰糖,拿出来也不会引起怀疑。

看着自己“行贿”技能,要在县城打探消息,肯定是要出点血的,但要是能提前掌握徐士盛的动向,说不定就能将灾祸消弭于无形中。

进了县学戟门,苏泽见到了自己的三位同学。

三人都要比苏泽早到,寒暄了一番苏泽才知道,熊岳前天就到了县城,他靠着县学的路引,成功躲过了税吏抽查,将自家的一批茶叶卖了,此时他脸上满是笑容,想来这一次赚的不少。

林清材是昨天到的,他有一名族兄被县衙内的典史保举为了书吏,林清材是陪同那位族兄上任的。

陈朝源听说林清材一位族兄被举荐为书吏,脸上的表情又是羡慕又是犹豫。

苏泽见到三人,将随身携带的冰糖竹筒拿出来,递给三人。

打开竹筒后,看到泛黄的冰糖,三人连忙推辞。

“这太贵重了,使不得!”

陈朝源住在南平县城,自然是知道冰糖的价格的,就算是他靠着帮族兄处理讼状,在南平县内的收入也算是中等,平日里也吃不起冰糖。

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买上一点黑砂糖,给家里的孩子解解馋。

而熊岳本身就是小商人,他更是清楚冰糖的价格。

不过在苏泽笑着说道:“这点冰糖不多,不过是小小心意,大家还是收下吧。”

众人这才勉强收下,看到苏泽一身粗布衣服,却舍得拿出冰糖交友,更是觉得他为人豪气,又多了几分结交的心思。

隐约中,四人已经以苏泽为首,形成了一个小团体,而所谓的读书人圈子,就是这些个小团体不断外扩,不断结交新的朋友,而逐渐形成的圈子。

而目前四人并没有什么利益关系,反而关系更加纯粹些。

听说林清材有族兄被举荐为书吏,苏泽装作不经意向他打听情况。

“我那族兄和我一起开蒙,后来读不下去书就去做了两年账房,正好户房书吏出了缺,就被孙典史举荐给了白县令,被知县老爷点了册,这才入了户房。”

陈朝源更熟悉县衙的情况,他问道:“你们林家还和孙典史有旧?”

“有些故交。”

“孙典史分管刑房,怎么举荐你族兄做了户房的书吏?”

林清材叹息一声说道:“我那族兄本也不愿意这时候去,可是县衙补吏哪里由得挑三拣四的,怕是错过了又要蹉跎上几年,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苏泽问道:“这补哪一房的书吏,还有什么讲究吗?”

陈朝源说道:“当然有讲究,这孙典史是分管刑房的典史,已经在任两役十年了,刑房的书吏、代书多是他举荐的,在刑房根深蒂固。”

“可户房向来是徐家的地盘,那户房徐书吏早就听说要提拔为典史,可总是差些意思,但是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