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节(1 / 3)

加入书签

冶铁厂有官办也有民营的,不过铁坊(铁匠铺)大部分都是民营的。

原来还是本土的煤矿出产的煤质量不高,所以那些铁匠作坊更愿意购买毒性小的赣州煤。

苏泽记在心里,也许以后可以开发出洗煤脱硫的技术,不过目前看福建煤炭销售也不怎么赚钱,还是等以后再说吧,洗煤脱硫技术在北方说不定是大杀器。

苏泽先买了五旦煤炭,先回去用用看,然后又掺杂买了黄豆、米、酱菜和一些白菜种子,掩藏了自己用豆浆精制盐的关键步骤。

这倒也不是苏泽故意防着林显扬,而是精制盐的利润太大,又是目前苏泽最赚钱的生意,必须要做好保密工作。

等到这些事情都办完了,苏泽才和林显扬前往后市,寻找朱七所说的那个接头的摊位。

购糖(周末三江,加更,晚上还有)

来到鬼市的后市,苏泽还看到了一个熟人。

就是上次在林德清那边买盐的管事的,他找了半天林德清的摊位,最后在前市看到了摆摊卖盐的林德清,一把冲了过去。

不过今天没有精盐卖,注定要让这位管事的失望了。

苏泽嘴角露出笑容,这就是顾客资源啊,等到自己制造出白糖,这就是极好的客源。

苏泽按照朱七的描述,在后市的角落中看到了一个尖嘴猴腮的摊贩。

苏泽身材高大,所以还是让林显扬代替他上去谈。

蒙上了面巾,苏泽再次交代林显扬一番,就让林显扬走向了摊位。

摊贩脸上有一道刀疤,头发蜷曲在头上发间满是盐粒,一看就是在海上讨生活的人。

摊位上摆着各种奇奇怪怪的商品,林显扬看到了一个十字形的古怪吊坠,还有一樽异域风格的酒杯,也不知道这是抢来的还是买来的。

按照苏泽的吩咐,林显扬蹲下来,假装在摊位上挑拣商品。

这年头会办组织还在萌芽阶段,还没形成后世那么繁琐的规矩,也没有港台电影中的黑话,林显扬只是报上了朱七的名号,这个尖嘴猴腮的摊主就坐起来说道:

“朱七郎终于想通了?要上岛了吗?”

林显扬连忙说道:“七爷不想上岛,只是想和张爷做买卖。”

这个尖嘴猴腮的摊主看了林显扬一眼问道:

“要和张爷做买卖?七郎要买什么?”

林显扬说道:“七爷想买交趾糖。”

“交趾糖?”

尖嘴猴腮的摊主看着林显扬一眼道:“你们不是盐丁吗?怎么又做起糖的买卖了?”

林显扬低声说道:“我家七爷有贩糖的路子。”

选择和张海虎做生意,也是苏泽深思熟虑的选择。

如果制糖工坊开出来,自然是要长期稳定的供货,张海虎这种走私商无疑是最好的长期合作对象。

张海虎是福州张家捞钱的黑手套,那只要是赚钱的生意,肯定是要做的。

打出朱七的旗号,又可以将事情推到朱七的头上。

果然这个尖嘴猴腮的倭寇瞪大了眼睛看着林显扬。

林显扬心中紧张,但是想到苏泽的吩咐,立刻挺直了腰板。

交趾糖是很多海商做买卖时候的压舱物,算不上什么利润丰厚的商品。

张海虎的船队有时候也会买一些,但是这东西需求有限。

如果是别人说自己有卖糖的路子,这尖嘴猴腮的倭寇肯定是不信的。

但是朱七家世代是盐场的灶户,又在鬼市卖了一段时间盐,说不定这朱七还真的搭上了什么出货的渠道呢?

这年头海上竞争也激烈呢,做走私这行,讲究的也是一个渠道为王!

任何做走私的倭寇,都无法拒绝一条稳定的出货渠道。

尖嘴猴腮的倭寇呼吸急促起来,他就是张海虎这伙倭寇团伙的二当家,人称海猴儿。

海猴儿识一些字,脑子转得快,是张海虎的智囊和参谋。

这个摊位不仅仅是他们这伙倭寇销赃的窗口,也是打探情报的节点,所以海猴儿这位二当家才会在这里蹲守。

之前朱七在眉月岛上制盐,张海虎才想要招揽他们,没想到这朱七还有经商的天分,海猴儿对朱七这伙人更心动了。

不过林显扬下一句话,让海猴儿暂时放弃了动粗的想法。

只听到林显扬说道:“若是大当家的能把货拉到长宁卫边上,我们可以长期合作,而且量还不小!”

怪不得这几天朱七这伙人最近不见踪影,原来他们投了长宁卫!

长宁卫在附近海域也是让人闻风丧当的存在,两任百户都是骁勇善战,打的附近掠夺派的倭寇不敢登陆,就连张海虎这一类的贸易派的倭寇,也要避着长宁卫做生意。

长宁卫竟然收了朱七这伙人!

海猴儿立刻记下这个情报,他的脑子迅速转起来。

朱七投了长宁卫,看来长宁卫这新百户总算是开窍了,也要掺和这海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