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998节(2 / 4)

加入书签

报复,也将被人唾弃。

此刻徐晃要将自己的性命托付给他,让他担任亲卫将,他还以为徐晃看透了他的龌龊心思,无地自容。

“所以,这一战,我们必须胜。”徐晃示意王平在一旁坐下,解释了自己的用意。

王平的部下很勇猛,但是他们没经过正规的训练——至少以吴军的标准来说如此。一旦打起来,勇敢固然勇敢,互相之间的配合却不够。让他们与吴国一起防守,很可能帮不上忙,反倒会闹出意外。

所以,徐晃决定将他们当作亲卫营,平时保护自己的安全,形势危急时到各处增援。既然是增援,就是场面比较乱的时候,猛打猛冲就是最好的办法,反而适合这些人。

毕竟对蜀军来说,板楯蛮不仅是精兵,更是吃人的蛮子,视觉上的威慑力甚至比吴军还要更胜一筹,突然冲杀出来,对士气的影响很大。

此外,徐晃要求王平将三百人一分为三,每队百人。一队运送物资,将伤员从前线运回来;一队留守中军,照料伤员;一队随他四处奔走,随时接应。

王平欣然从命,很快向部下传达了徐晃的命令。听说他们将成为徐晃的亲卫,这些人和王平一样兴奋,纷纷要求成为徐晃的近卫。王平从中挑选了一百名武艺最好,模样又最吓人的,编为一队,由他亲自率领,随徐晃左右。剩下的人分作两队,一队在中军,一队往来各战场,运送物资和伤员。

原本王平的想法是留守中军的人要处理很多事务,需要心细,更适合女子,所以他将所有的女子都留在中军。不料话音刚落,人群中就冲出一个女子,拔出长刀,将刀鞘扔在王平脚下。

“我向你挑战!要是我输了,我就留在中军。要是你输了,你留在中军,我跟着都督。”

王平一见,顿时觉得头疼。“怎么又是你?”

众人哄笑起来。“将军,她相中你了。”

初战

徐晃果断放弃了渠水防线,反倒坚定了曹操的信心。

他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徐晃必然是军粮吃紧,这才急于求战,想利用地形大量杀伤,在断粮前取得战果。

包围已经完成,战与不战,主动在手,曹操心中更加笃定,打算再延迟几天,最好能等到徐晃断粮。

这样的结果当然好,但注定只是他的一厢情愿,毕竟徐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孤军深入。

滚龙坡传来消息,在沉寂了大半个月后,黄忠有了新动作,除了有进攻滚龙坡的可能之外,斥候还发现他正在开路,有可能绕过滚龙坡,经过賨人所在的山谷,出现在渠县附近,或者增援八濛山。

史涣没有说他的依据,曹操心里却很清楚。这是黄忠的亲民措施起到了作用,山里的部落、百姓改变了对吴军的态度,主动为吴军引路。有了这些山里人的帮忙,黄忠绕过滚龙坡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留给他的时间也不多了。

曹操下令,从四个方向对八濛山发起进攻,不给徐晃任何钻空子的机会。

虽然最适合进攻的位置是东、西两个方向,可是曹操乘坐小船,环八濛山一周后,认为从东西两个方向进攻很难,层层推进,伤亡会很大。反倒是南北两个方向看似困难,实际更易于突破。

八濛山的地形狭长,南北两侧临水,只有一条小径可通,并不合适进兵。如今渠水被截断,暴露出十步的河滩,晒了两天后便干硬了不少,再铺上一些草席、泥土,虽然依然有些松软,却不妨碍弓弩手上前列阵,对山坡上的吴军进行压制。

同时,八濛山东西各有一个山头,东侧是八濛山,西侧是断山,两山相距两里,中间有一处马鞍形的谷地。如果能夺取这片谷地,将吴军分隔开来,即可集中力量歼其一部。

曹操怀疑,吴军取水用的备用汲道就在这里,徐晃一定会死守。否则一旦绝水,形势会比断粮还危急。若果真如此,两端的兵力必然有限,蜀军进攻的阻力即可大大减弱。

曹操的分析得到了冯鸾的支持。他的判断也是如此。

曹操随即下令架设浮桥,建立阵地。首先将弓弩手派了过去。山坡陡峭,难以上下,吴军的兵力又有限,不太可能冲到河滩上搏杀,所带箭矢有限,也不太可能用箭阵压制,所以他决定冒点险,以振士气。

弓弩手越过浮桥时,还有些忐忑,生怕山坡上的吴军冲下来。等到立阵完毕,山坡上的吴军也没动静,这才信服曹操的判断,士气高涨,信心大增。

在弓弩手的掩护下,蜀军步卒开始架设云梯,准备登山。

徐晃坐在坡顶,看着蜀军从南北两侧发起进攻,越发感慨陛下识人甚明。他能想到的战术,曹操几乎都想到了,而且付诸行动,战场调度紧凑而从容。仅从这一点看,曹操的用兵能力就不弱于任何一个他熟悉的将领。

当初陛下将曹操手注的《孙子兵法》送到西城,包括他自己在内,都没当回事。现在想想,何其轻敌。

徐晃不敢大意,不停的思考曹操还可能用哪些办法,自己又该如何应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