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成咸鱼大佬搞种田 第217节(1 / 3)

加入书签

秦宛如问:“你们可知这边的租地行价?”

周四笑道:“这你可问错人了,我们村的地几乎家家户户都是祖上留下来的,没出去租地种过。”

秦宛如轻轻的“哦”了一声,董世远道:“你们可比我们幸运,我们一辈子靠租地讨生活,委实不容易。”

周四:“租地自然不易了,听说京城那边的地得交一半的收成,剩下的一半才是自己的口粮,一到下半年就紧衣缩食,挨饿常有。”

董世远:“毕竟是京城,土地几乎都握在权贵手里,比不得你们能有自耕地。”

周四摆手,“我家这些地都是祖上一辈辈累积传下来的,要不然早就饿死了。”顿了顿,“目前咱们这个村还好,隔壁村的全都是乡绅的,没几家有自耕地。”

双方就土地和今年的天气这个话题唠了许久,之后他们又到周边查看,正如窦氏之前所说,地势还算平坦。

丘老儿和董蔡两家看过土壤,都觉得可以种白叠子,只要把底肥施足,应该不成问题。

看天色不早了,一众人才打道回府。

翌日窦氏带着秦宛如和段珍娘去府衙拜访县令黎正,当时他正升堂审理一件案子,仆人将她们请进后堂等候。

接连把两个鸡毛蒜皮的案子审理完后,黎正才得空去后堂会见窦氏等人。

那黎正一身绿袍,国字脸,年纪莫约四五十,精神抖擞的。

秦宛如看到那身绿袍倍感亲切,因为她爹穿了好些年。

黎正向窦氏行礼,秦宛如和段珍娘起身向他行礼。

黎正颔首,没见过这两个女娃,看向窦氏道:“不知这二位是?”

窦氏:“先前我同你说的白叠子,就是她们种的。”

黎正吃了一惊,二人自我介绍,他坐到椅子上,说道:“这么两个年轻的女娃娃,有本事种四十亩白叠子,夫人莫不是开玩笑?”

窦氏笑道:“我唬你作甚,就是她俩种的。”又道,“这回我把白叠子带了些过来,黎县令可以好好瞧瞧她们做的东西。”

没一会儿仆人把东西送了上来,木盘里搁着一支吐絮的棉花,还有一卷被弹制蓬松的皮棉,以及一卷棉线和一床被褥子。

黎正仔细看那些东西,他好奇地捏了捏那支吐絮的棉花,洁白如雪,犹如四朵蚕茧长在上面。

秦宛如提醒道:“明府小心白叠子的壳,扎手。”

经她提醒,黎正才看到白絮边缘的硬壳,摸了摸,硬硬的,且尖锐,确实扎手。

看完吐絮的棉花,他又拿起蓬松的皮棉,问道:“这是经过加工后的白叠子,是吗?”

秦宛如解释道:“对,我们采摘完白叠子后,会把里头的籽去掉,而后用弹弓将它震颤蓬松,得来的便是明府手里的东西。”

黎正拿在手里反复观看,颜色洁白,丝絮细腻,轻飘飘的,跟云朵一样,“这东西跟羊毛有些相似。”

窦氏端起茶碗,“也差不多。”

黎正的视线落到线卷上,秦宛如道:“那卷线便是用明府手里的白叠子用纺车绞成,特别牢实。”

她说牢实,他拿起线卷牵起线头拉扯,“啧”了一声,“确实牢实。”

现在知道线和蓬松的棉花了,看到被褥,自然就知道它是怎么做成的。

黎正伸手摸了摸它,柔软亲和,冬天御寒肯定不错。

窦氏道:“东西如何?”

黎正点头,“不错。”

窦氏指着那卷线,说道:“以后我们还会用线纺织成布,它的质地比麻布好,但比绸缎差,处于中间的层次,最适合平民百姓使用。”

黎正半信半疑,“能用到百姓身上?”

窦氏点头,“自然能了,现在像这样的被褥子一床要一贯钱,是因为整个大燕都没人种,物以稀为贵,要价自然就高了。若咱们把它当稷米稻子来种,随处可见,它还怎么抬身价?”

黎正捋胡子若有所思。

窦氏继续道:“贺家想在这儿引进白叠子试种,原计划上千亩,需得黎县令的大力支持才行。”

黎正坐回椅子上,仆人把东西撤了下去。

把上千亩庄稼地种成白叠子,且还是由官府牵头,确实需要敢于创新的勇气。

黎正很是犹豫,其实之前窦氏找来说起这事时他就犹豫不决。

“上千亩的庄稼地,拿来种这不能吃喝的东西,我总得给农户一个交代。”

窦氏把玩手腕上的玉镯,淡淡道:“佃农一年到头不就是为着一口饭吗,我们给他们饭吃就是。”

她说得轻巧,令黎正心里头不大舒服。

秦宛如察觉观色,隐隐觉得这事有点悬。

关于什么引进白叠子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繁荣,以及增加百姓劳动收入和官府税收等等益处她们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可是黎正还是犹豫不决,做不下决定。

到底是在官场上混的人,也没把话说绝,只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