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第120节(3 / 3)

加入书签

士人们,还是满怀崇敬的,“终南山乃有德之士隐居之所,怎么可能被私人买下?”

平安便面露愧色,“是我见识短浅,贻笑大方了。”

不过,他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便不着痕迹的追问道,“不知道这山上都有哪些名士隐居?”

“如今山上住着十几位隐士,不过最出名的,还是前朝傅家的后人傅彦先生。他今年才过天命之年,淡泊名利,只一心为经义作注疏。如今已是著作等身,令人钦佩。此外几位名士,也多与他交接,各有所长。”张东远还没有说话,皇帝已经开口道。

这贤达的名声都传到皇帝的耳朵里去了,平安越发的觉得这些人未必就真的那么坚定的想要隐居。或许他们未必想入朝为官,但是对于“青史留名”这种文人的终极梦想,显然不会一点野心都没有。

有野心就好。就怕他们真的淡泊名利,住在这山上就不愿意离开了。只要心里还有想法,那就有运作的余地嘛。

平安这么想着,便问,“陛下莫非不曾下诏,延请这些名士入朝为官?”

皇帝闻言叹了一口气,“这些清流士人,不可以名利相迫。朕登基以来,前后下过三次招贤令,可惜……”一次都没有得到响应。所以现在皇帝早就死心了。

平安想了想,似乎上次京城文会,这位傅彦先生竟也没有去参加。要知道他就住在那么近的地方,来往便利,这样的盛会居然也忍得住!看来走皇帝这条路是不成了。

不过平安忽然记起,在文会结束之后,温老爷子曾经留在京中访友,说不定跟傅彦也有往来。即便没有,彼此肯定都知道对方的名声。如果能够通过温老爷子那边介绍,说不定自己的打算还有可能成功。

——没错,平安打算将这些隐士全都请出山,加入自己的大业之中!

这个念头当然不可能是刚刚才出现的。实际上他有这个想法很久了,不过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计划书也做得断断续续。这些隐士此时出现在他面前,可谓是瞌睡来了送枕头。如果把他们放走,恐怕老天都不肯答应!

“陛下,这位傅先生性情如何?倘若我携礼物上山拜访,会不会被拒之门外?”平安问。

皇帝自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也没有去过。倒是张东远知道一点,“拒之门外倒是不会,只是傅先生身边跟着好几位弟子侍奉。贸然登门拜访,恐怕只能见到这些弟子。”

连人都见不到,难怪皇帝的招贤令要失败了。

不过这倒是让平安坚定了自己的判断。真正的隐士,怎么可能还会留人在身边侍奉呢?既然收了弟子,就说明他是想将自己的学识和理念传承下去的。

看来只有先跟温老爷子那边联系一下了。

“你问这个,莫非是打算去拜访傅先生?”皇帝很快反应过来,追问道,“平安你又有了什么想法?”

“现在还不好说。”平安笑眯眯的说,“只是有了一点想法,能不能做成还不知道。”

皇帝并没有追问他的打算是什么,平安从来都是很有分寸的,既然他有了打算,肯定就会尽力去做。只是不能保证能不能成。所以皇帝也不打算给他太大的压力。

只是还是忍不住道,“若是平安能够请动傅先生出山,便是大功一件,届时朕重重有赏!”

平安不客气的道,“臣一定尽力而为,陛下先准备好赏赐吧!”

他只要略略一想,就知道这件事情对于朝廷的意义了。皇帝之所以如此关注这个傅彦,恐怕并不单是因为他多有能力。——天下那么多的读书人,有能力的比比皆是,未必非要他傅彦才可以。

之所以如此在意,恐怕还是因为傅彦的身份。首先,他是个在野的隐士,而且名传天下,德高望重,是士林清流的代表人物。若是他的能够接受入朝,那么朝廷在士林之中的评价自然会更高,会有更多读书人想要为朝廷效力。

其次,方才皇帝提到过,傅彦是“前朝傅家”的后人。

平安现在还不知道这前朝傅家是怎么回事,但想想便知道,肯定不会简单。说不定就是前朝遗臣,而且还是位高权重的那种。

如果傅家后人出仕,那么也会造成一种“大楚已经天下归心”的形势,甚至能够让同样跟他身份差不多的人,也踊跃入仕。

总之,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对朝廷来说,好处多多。

今天出门一趟,竟然能够收获那么多的意外之喜,平安的心情非常好。回去之后,便立刻写了一封信,让赵璨帮忙送往江南。

其实普通人的书信想要递到温老爷子的手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他老人家地位很高,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够见到的。但谁让平安认识温成碧呢?通过这位大小姐,轻易就能够将信送到。

不过,前次徐文美的信里说,温家已经开始为温成碧挑选夫婿了。大概是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所以这一次,是在书香门第的士子中间挑选,这样将来成婚之后夫唱妇随,日子自然就和美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