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七零之娇后妈与冷丈夫 第183节(2 / 3)

加入书签

别画短篇了,最好能画成《知青》那样的大长篇,你也不用担心没有位置,只要她能画,什么都好说,你明白吗?”

“明白明白。”

王静芳脸上笑呵呵,心里却无力吐槽,觉得她们主编太会想美事了。苏婷一年画一个短篇都难,他倒好,张口就是大长篇,最好全年无休。

让他做梦去吧,她做好自己工作就行。

……

因为苏婷之前透露过今年想休息,所以王静芳本来以为就算待遇提高了,想说服她画新故事也会费不少口舌。

但王静芳没想到,苏婷还真改变了主意。

只是新故事题材有点沉重,跟拐卖儿童有关,王静芳听后问:“你怎么突然想画这种题材?”

怕苏婷误会,王静芳特意解释:“我不是说这个故事不要,只是三火系列前两本都比较童趣,而这个题材太沉重,我怕读者接受不了。”

苏婷没隐瞒,三言两语把过年返程时火车上遇到的事说了:“我没有特别崇高的想法,就是想尽一尽自己的力量,至于风格,王姐你放心,新故事跟之前不会有太大差异。”

这一点在给王静芳打这通电话前,苏婷就考虑过了。

其实确定画这个故事后,苏婷想过重新开个故事,不画三火系列,因为这个题材太沉重,她也怕读者不吃。

只是沉重的故事往往小众,在八九十年代,国内涌现了很多作家,擅长刻画农民的悲苦,其中不乏佳作,获奖无数。

但这些故事往往提起来大家都知道,但读者却没有那么多,甚至还有不少读者是学生时代,被老师推荐去买的书籍。

换句话来说,这些故事读起来是有门槛的,读者就算不用多有学问,至少得能静下心来看一本书。

别觉得看完一本书很容易,一个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是很难顺畅地看完一本书的,更不用说这本书剧情沉重。

七八十年代连环画能这么火,就是因为连图带画,看起来轻松,没什么门槛,所以看连环画的不止有成年人,还有很多半大孩子。

如果苏婷把故事画的很沉重,成年人不好说,半大孩子大概率不会感兴趣,到时候热度可能起不来。

而苏婷决定画这个故事,主要是因为她想借由连环画的热度,让大家重视起防拐教育。

这么想可能有点托大,但却是苏婷能想到的最好,最快速的办法。

但话说回来,如果她要重新画一个沉重的故事,热度起不来,最终可能达不到她想要的结果。

因此,经过深思熟虑后,苏婷决定蹭一蹭三火系列的热度。

新故事的梗概她也想好了,就写三火和大院里的几个小伙伴约好了去探险,本来说好了太阳落山就回家,结果他们玩起来忘了时间,一直走到了探险地的深处,遇到了人贩子在交易。

刚开始,几个孩子还以为人贩子是好人,想找他们问路,结果还没走过去,就看到了被绑住手脚的孩子,赶紧找地方躲起来。

他们看完了正常交易,吓得战战兢兢,看到人贩子准备离开,都在心里松了口气,谁知道人贩子走出一段距离后,又绕了回来。

主角三火怕同伴们被发现,跟他们商量后,绕到了遮挡物的反方向,然后一声尖叫,吸引了人贩子的注意力。

人贩子带着三火离开后,几个孩子哭着离开探险地,幸运地遇到了好人,对方将他们送到了公安局。

而三火则被人贩子带着上了火车,他们准备把他卖到其他地方……

没错,这个故事的灵感,实际上来源于大院里的几个孩子搭车去县里卖废品,以及他们返程时遇到人贩子这两件事。

故事其实也很套路,总结起来就是小人物误入大boss的领地,阴差阳错被卷入恶性i事件,陷入困境艰难求生,最终凭借聪明才智,解决掉了大boss,捣碎了犯罪团伙,达成合家欢结局。

但套路意味着大众,看的人多,而这,也正是苏婷想要的,她从没想过要写多么深奥的东西,也没想过文史留名,只要她画出来的故事有人喜欢就够了。

当然,如果能给人一些警示,那就更好了。

因为这时候的电话有专门的人调度,所以苏婷不方便在电话里说太多,只能向王静芳保证风格不变。

但有她这句话就够了,在王静芳心里,她一直很靠谱。

“行,那你按自己想的画吧,”王静芳松口后,问起自己关心的事,“新故事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连载?”

“我尽量早点。”苏婷说道,她也想早日开始连载。

因为苏婷拖稿严重,王静芳没少为催稿的事头疼,听到这话眼泪都要下来了:“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你抓紧时间画,没画完也可以把稿件寄过来,咱们边连载边画嘛,故事进度也不用着急,画成大长篇,连载年最好。”

苏婷流汗:“这我恐怕办不到。”

电话那头王静芳哈哈笑起来:“你是不知道,三火系列第二本完结后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