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2节(2 / 3)

加入书签

怎么也要一两個月的时间。

要怪只能怪女真之变实在是太突然,让东南根本没有准备好。

这边朝鲜军队怂的要死,那边李成梁也小心翼翼。

沿途打听消息,听说了李如彘带领女真骑兵北逃,被朝鲜军队用新式武器阻击,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后,李成梁的心又凉了半截。

朝鲜军队用新式的火枪击败了李如彘,李如彘的能力李成梁是清楚的额,既然朝鲜有了新火枪,那东南会不会有威力更大的火炮?就像是在河南使用过的那种火炮呢?

东南会不会有更先进的武器,是专门在辽东伏击自己这支精锐的呢?

李成梁本身就是要打政治账,这样一来心中更忐忑,越发觉得辽东可能是个陷阱。

想明白了这一点后,李成梁只能不停的派出侦查的斥候,打探周围的情况,避免被东南军队在后方伏击,然后小心翼翼的向沈阳城前进。

这边李成梁小心翼翼,李舜臣接到了斥候消息,听说李成梁带领三万大军快要到沈阳城下的时候,心里面也是慌得不行。

他当年在山东的时候,就被李成梁从梁山驱赶到蓬莱,靠着舢板渡过渤海返回了朝鲜。

对于李舜臣手上军队的战斗力,李舜臣是有充分了解的。

李舜臣也很清楚,打仗也不仅仅是武器装备好就行的,朝鲜士兵的战斗力也就这样,就算是新式武器也不可能完全碾压对方。

这可是明廷主力!自己这种杂牌仆从军,又怎么配和明廷主力决战啊!

所以李舜臣的命令也很简单,各地一定要坚决的防守,如果实在是守不住就撤回沈阳城,李舜臣的战略目标就是死守沈阳城,等到戚继光带领东南援军入辽,自己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就这样,双方谨慎的拉开了战线,开始了几轮零星的冲突。

由于双方主将都没有扩大战争的打算,这几次零星的冲突都非常的克制,几次遭遇甚至都没有开枪,就是隔空对峙了一下就相互撤退了。

就这样又耗了五天,李成梁再次召集众将士,开始了新一次的军议。

“大家也看到了,东南贼兵谨慎,死守沈阳不出,马上就要开春了,港口解冻,东南贼的运输能力可以很快支援辽东,而且本大将军还要顾及山东山西的防线,所以决定班师回朝,诸将士以为如何?”

这一次李成梁很直接的说出了撤兵计划,下方的将领几乎没有人反对,纷纷表示赞同。

李成梁点点头说道:

“为了平定女真叛乱,火炮辎重还丢在后方,沈阳城池高大,没有火器是很难攻打下来的。”

“这一次我军虽然没能彻底消灭东南贼,但是平定了建州女真的叛乱,收回了辽阳城,战果依然是显赫的,等到返回京师后,本大将军将会向陛下和皇太后上表,给诸位将士请功!”

听到请功,众将士纷纷欢呼起来。

既然气氛已经烘托到了这里,李成梁立刻宣布打包行李撤退!

李舜臣躲在沈阳城内,连续几天都不见明廷军队攻城,他疑惑的派出斥候去城外打探,等到斥候冒死侦查一圈,却发现明廷大营早已经人去楼空,连忙向李舜臣报告。

李舜臣大喜过望,但是随后又冷静下来,这会不会是李成梁故意撤退,引诱自己出城作战的计策呢?

李舜臣越想越是可能,严令麾下的将领不得出城追击,更是要求各部坚守城池,不得出城半步。

所以等到戚继光跨过鸭江的时候,李成梁已经顺利的返回辽阳,将最后的人口和物资撤走,干脆的烧毁了辽阳城,退回到了山海关内。

在东南的细作和斥候确定李成梁已经退回关内后,李舜臣等朝鲜将领们才知道自己错过了好机会,戚继光对这帮盟友也是无语,并且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日后的作战中一定不能给朝鲜人安排重要任务。

戚继光只能指挥东南军队占领辽东各大城市和据点。

三月份,南京制宪会议召开的时候,返回京师的李成梁也立刻举行了大朝会。

总需要一场决战

对于李成梁来说,丢了辽东固然不能接受,但是也好过在辽东损兵折将的好。

到了今天这一步,李成梁也已经很清楚了,山蒿先的速战论已经占领了整个明廷的舆论,就连李成梁也明白,明廷到了决战时刻了。

南京。

参谋部进行了最后一次的军情推演,上报给大都督府和内阁的最终结论,是在山东进行最后的决战。

这个消息仅限于东南高层清楚,对于申时行这一类并不懂军事的大臣来说,山东是整个明廷实力最强,也是最保守和顽固的地区,为什么要选择在这里决战?

如今进攻的三个方向,山东、山西、登录大沽。

最先被否决的是登录大沽的方案。

刚开始的时候,东南高层议论纷纷,认为否决大沽方案是海军部和陆军部在争夺最后决战的机会,因为陆军部想要独吞整個灭明作战的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