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32节(1 / 3)

加入书签

四级就是司法体系的四个层级,从县判院,到府一级的府判院,到省一级的巡回判院,再到最高一级的大理寺,四级判院逐级审理。

三审制度则是将案件分为一审、二审核终审三个阶段。

一审是县、府判院进行的第一次审理,也是首次判决。

如果嫌疑人不服,则可以向更上一级提出二审。

而如果还是不服,则可以通过直接向大理寺提出最后的终审。

刑部还设立秋审处,专门对大理寺终审后的死刑案件进行复核。

当然为了节省司法成本,普通的经济案件和民事案件一般二审就终审,三审制度主要用于刑事案件。

何心隐当然也不是一步到位的,如今司法人才非常紧缺,所以主要工作还是先将框架拉起来,保证在府这个级别能有判院。

而在苏松这种比较发达,诉讼也比较多的地方,再设立县一级的判院,锻炼司法人才。

除了四级三审制度之外,何心隐剩下的时间,都用来了立法上。

何心隐首先在肉刑上进行了改革。

他将凌迟这类的比较残酷的刑罚给废除了,同意改成了绞首作为死刑,并且废除了《大明律》中有关于肉刑的部分。

何心隐认为,如果是犯罪的人可以改正,那么惩罚完毕之后就应该让犯人还能立足于社会上,而不是通过残酷的肉刑让犯人无法立足,从而继续走上犯罪道路。

而如果犯人罪大恶极,那就应该立刻处死犯人,这样一来肉刑根本没有实施的必要性。

严刑逼供也被禁止,何心隐认为明廷的冤假错案率太高,就是因为刑讯逼供而导致的。

刑讯逼供往往受害的都是无权无势的普通人,而这种不公正的执法,会让有权有势的人逃避处罚。

在这个基础上,何心隐通过对古代的刑法和外国法律借鉴下,编纂了多部法律,并且将法律推行到全国。

如今何心隐正在用心编写的是行政诉讼法,这是一部关于百姓状告官府的法律,这是目前这个世界还没有的律法,这些全部都要靠何心隐自己思考立法。

既不能让刁民无缘无故的状告官府,而让官府无法行政,又要体现民众制约官府的法制精神,着实是太难编写了。

女王朝贡

这场简单的宴会结束,苏泽拉着何心隐的手说道:

“柱乾,你可要好好保重身体,身体是改革的本钱,若是你的身体垮了,还怎么编写法典?”

何心隐有些感动,他连忙说道:“大都督放心,属下一定好好吃饭,保重身体。”

苏泽这才点头松开手,不过上一次的时候何心隐也都是这么说的,但是每次回去又是废寝忘食的工作。

苏泽叹息一声,若不是何心隐这么拼命,东南又如何能做到短短一年就颁布了五部新法典,建立一套迥异于以往千年的新制度呢?

只能说苏泽的野心实在是太大了,要推翻千年以来的惯性,全方位的建立一套新的体系,这项工作实在是太庞大了,如果不是这些志同道合者燃烧自己,根本不可能有现在这些成效。

不过苏泽很快又有了拉着何心隐吃饭的机会了。

次日,高棉女王乘坐的快船抵达上海,随后这位年轻的女王就乘坐火车,从快要竣工的松江铁路站上车,一路抵达了松江。

年轻的女王彻底被东南的一切惊呆了。

她不是没有见过港口,但是从没有见过上海港区内的这么多的船!

这些多的船,光是这些船就足以将高棉填满了吧?即使是高棉最强盛的时期,也不曾拥有这么多的船啊。

高棉女王看着船舶靠岸,等到看到繁华的上海港码头的时候,女王更确定自己来对了。

这样一座码头,比当年高棉的王城都要庞大都要繁华,鳞次栉比的房屋,平整的道路,车水马龙的商铺,这些都让高棉女王感觉到震撼。

而跟随高棉女王的高棉使者们,受到的冲击还要更大,他们完全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竟然有这么繁华的港口。

而按照行人司那位沈大使的说法,上海港不过是整个松江府的一个县,而松江府也不过是中原一个省的一部分,这样的省中原还有非常多。

这下那些反对女王前往南京接受册封的人不再说话,所有人都觉得女王做了最明智的决定,抱上了最粗的大腿。

接下来在上海港口附近的车站,高棉女王见到了神迹一样的景象。

不需要任何畜力拉动的火车,如同一只钢铁巨兽,就这样自己停靠在了车站前。

这头钢铁怪兽发出恐怖的鸣叫声,吓得使团很多成员抱着头想跑,高棉女王也是硬着头皮保持镇定。

沈一贯介绍说道:“女王殿下,此物名为火车,乃是蒸汽驱动的机械装置,这是我们东南大都督亲自设计的,能日行千里还能载重千斤。”

自动日行千里?还能载重千斤?

女王看着火车头喷吐出来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