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31节(2 / 3)

加入书签

眼睛一亮,这样做似乎还真的可以。

李成梁虽然跋扈,但是这点要求应该还是能够满足的。

果不其然,等李长风父子走后,李太后招来了李成梁,向他说明要给京师商人大赦的事情。

李成梁本来因为太上皇薨逝需要用钱而头疼,听说了这些商人要捐钱,而太后要大赦他们,李成梁也立刻答应了下来。

大赦的命令颁布天下,郭定毫发无伤的从五军都督府出来后,立刻在陕西会馆中召集陕西的商人们开会。

郭定几乎是毫不犹豫的要求所有商人抛售资产,将钱换成东南银元然后全面撤出京师。

对于郭定的建议,陕西的所有商人都深表赞同,郭定入狱要不是遇上了太后大赦,还不知道要关到什么时候。

如今京师的情况已经非常恶劣了,这不仅仅是对普通商人恶劣,他们这些攀附到权贵身上的商人也感觉到寒意了。

而郭定是郭朴的族人,他要求大家撤走,自然还有其他的深意。

不仅仅是陕西商人,九边的商人,其他地方实力派驻扎在京师的商团,在得到了这次大赦机会之后,也纷纷套现离开。

新历五年,万历三年,公元1567年,十月二十五日,太上皇朱厚熜薨逝于皇宫。

这位在《治安疏》中被海瑞说是“嘉靖嘉靖,家家皆净”的嘉靖皇帝,这位执政前几十年乾坤独揽,操纵朝廷大臣如提线木偶,后几年仓皇逃窜,西狩如丧家之犬的嘉靖皇帝,终于结束了他的一生。

而这个在生前将臣子和百姓都视作草芥的冷酷君王,他的死亡却引起了京师的震动,大量百姓自发为嘉靖送葬。

正在拜别颜钧的佟安,疑惑于京师哀伤的气氛。

颜钧淡淡的说道:“百姓们不是为了嘉靖送葬,而是为了旧时代送葬。”

“无论如何,在嘉靖执政的日子里,京师大体上是安定富足的,这些年动乱不堪,京师百姓自然怀念那个丰亨豫大的时代。”

佟安也不知道如何回答,他是从山东来的,就算是嘉靖执政的日子里,山东也没有多好过,自然和京师百姓无法产生同感。

颜钧淡淡的说道:“旧时代终结了。”

法律变革

嘉靖薨逝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最诡异的地方在于,这个将天下视作私产,将百官臣工视作奴仆,将百姓视作草芥的太上皇,竟然引起了很多人的怀念。

等到消息传到了南京,竟然也有人开始怀念这名独夫。

何心隐在大都督府赴宴的时候,也谈到了这件事,众人都看向苏泽,想要看看这位大都督的反应。

苏泽淡淡的一笑说道:

“京师和南京怀念嘉靖这个独夫的,都是在明廷恩宠下岁月静好的人。”

“嘉靖私天下以利一人,而京师和南京也是私天下以利二城,我们东南取消了这些人的特权,他们自然会怀念那个骑在百姓头上的旧时代。”

京师和南京,是大明的两都,在这里的百姓也是所谓的皇城根上的,比起其他地方还是要优越不少的。

天底下最好的东西都要送到这两座城市,天底下最顶尖的人才都会来这里讨生活,天底下最有钱的人都要住在这两座城市,就连青楼也是天底下最好的。

但是如今整个东南都发展的不错,苏南、浙江和福州等地区已经不亚于南京,甚至因为靠近出海口而更繁华。

而东南的吏治也比较清明,也没有太多跑官的现象,又要求官员在基层锻炼,导致南京不再和以前那样重要。

这也让南京城内的百姓失去了一些优越感。

苏泽继续说道:

“除了这些人之外,剩下的就是那些不明事理的人,那些被各种戏剧看坏了脑子的愚夫,他们以为自己读书就是那个平步青云高中进士的天才,以为自己若是回到那个时代就是朱门大族子弟,能够不劳而获而坐收其利,能够在普通百姓头顶上作威作福。”

“可实际上呢?这些人去读书也可能连秀才都考不上,他们也不是那些朱门豪强子弟,更大可能是被那些豪强贵族欺压的普通百姓。”

苏泽这么一说,众人都哄堂大笑起来。

其实南京这种人确实不多,在场的大臣也都是从嘉靖朝过来的,徐渭多次科举不第,就算是大家族子弟,又是状元的申时行,也知道明廷的腐败和堕落,没有人想要回到那个时代去。

不过苏泽也感慨,无论什么时代,总有这种旧时代的吊唁者,他们总觉得自己在新时代没有抓到机遇,回到旧时代就能够一飞冲天。

对于这些人,就让他们继续做过去的梦好了。

苏泽并不在意这些人,他担心的看着何心隐。

根据刑部的官员报告,何心隐的身体越发的差了。

苏泽也请李时珍亲自给何心隐诊断过,按照中医的说法就是忧思过甚而气血两亏,用新医的说法则是过度疲劳而导致的营养不良和慢性疾病。

李时珍的治疗方案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