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28节(2 / 3)

加入书签

统一。

对于九州这些盘根错节的势力,丰臣秀吉的脑子也很清楚,他知道倭国的传统,所以只要求他们表面上臣服,让开道路就不再理财,直接向长崎进军。

此时长崎城中,长崎大名大村纯忠焦急的来回踱步。

他亲信的武士带来回了的消息,九州其他大名都拒绝了他的求援,算是彻底将大村纯忠给卖掉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大村纯忠只能寄希望于葡萄牙人。

葡萄牙人对于长崎的态度也非常的纠结。

葡萄牙人内部也分成了两个派别。

首先是以葡萄牙人在远东的大船东,也就是葡萄牙人在远东商业和政治上的首领安东尼为首的商人团体,他们对于长崎的态度是比较软弱的。

安东尼顾及的并不是倭国,而是东南。

丰臣秀吉这一次出兵,除了打出宗教的口号之外,还提出了所谓的“东方主义”。

东方主义,就是东方是东方的东方,丰臣秀吉拒绝西方人染指东方事务,而葡萄牙人在长崎修建教堂,管理商会,甚至引诱一名大名皈依,这都是在扰乱东方秩序。

丰臣秀吉这封信,确实让葡萄牙在远东的商人们都有些担忧。

自从苏泽强硬的驱逐了葡萄牙人在澳门的据点后,接下来是东南的舰队突袭了马尼拉,驱逐了比葡萄牙人更强大的西班牙人,这一切都让占据麻六甲的葡萄牙当局非常惶恐。

虽然东南已经表示,对南洋现有的秩序表示尊重,但是葡萄牙人依然非常的恐惧。

因为他们占据的麻六甲王国,曾经是大明的朝贡国之一。

而这批麻六甲王国的后裔,如今也在南洋活动,高唱旧有的朝贡关系,要求继续向东南朝贡,驱逐这些西方人。

而他们喊出来的口号,也是东方主义。

长崎对于葡萄牙人很重要,但是也绝对比不上麻六甲。

葡萄牙人的香料贸易,最主要的集货地就是马六甲,如果失去马六甲,那葡萄牙将会失去视为国家支柱的香料贸易航线。

而相比之下,长崎的这些利益,丢了也没有关系。

这是商人和政客的想法,但是影响葡萄牙政策的,还有一个势力,那就是耶稣会。

甚至可以这么说,长崎的成功都不是葡萄牙商人的贡献,而是耶稣会的成果。

对于耶稣会来说,他们在东方遭遇了一系列的失败。

在各地的传教事业都不顺利,在中原帝国的传教更是遭遇了巨大的失败,澳门的教堂全部被拆毁。

而如今在整个东方最大的成果,就是长崎了。

长崎是耶稣会最大的成果,长崎大名都改信了,而且整个长崎建设了大量的教堂,很多百姓也随着贵族和武士们信了教。

让耶稣会将长崎吐出来,这让那些狂热的教士如何能够答应。

而耶稣会本身在葡萄牙也拥有巨大的能量,远东殖民地的运转,很大程度也需要这些传教士。

事情就这样尬住了。

结果就是,葡萄牙人拒绝直接出兵参加长崎的战争,但是他们愿意借贷给大村纯忠一大笔钱,让他采购佛郎机的火炮和火枪。

大村纯忠自然是喜出望外,有了这批火炮他就有信心守住长崎了。

而丰臣秀吉也看到了长崎的城防坚固,他带领的其实是一支孤军,一旦战败那些恭顺的九州大名就会群起攻之,所以必须要迅速拿下长崎,而不能打成拉锯战。

于是丰臣秀吉干脆也在长崎外筑城寨,准备寻找破绽后再攻城。

不过让双方没有想到的,这场对峙之中,影响对峙的竟然不是双方的军队。

长崎城中,随着耶稣会的到来,泾渭分明的分成了两股势力。

一股是皈依改信的教民,因为大村纯忠带头皈依,这些教民享受特殊的待遇,比如他们如果犯罪要交给教区审判,然后才会被大名审理,而一旦教民和非教民发生冲突,那教区的审判肯定是倾向于教民。

此外就是税收了,大村纯忠对于非教民要额外征收一笔赋税,在商业纠纷中,教民也会更占优势。

而本身改信的教民中,也有不少就是为了这些优厚待遇的投机分子,还有一些就是拍大村纯忠的马屁精。

这帮人更是欺压长崎城中的非教民,双方的矛盾越发的激烈。

随着丰臣秀吉的到来,冲突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大都督先例

长崎的教民和非教民之间的矛盾已经很深了,正常来说随着传教士们的继续传教,那些非教民最后也会慢慢皈依,或者那些被排挤的非教民会离开长崎,这个矛盾也就慢慢解决了。

但是丰臣秀吉来了。

丰臣秀吉了围住了长崎,虽然长崎靠海有港口,丰臣秀吉无法切断长崎的补给。

但是民众只能撤进到了城中,而拥挤的城市也开始激化矛盾。

≈lt;div style=≈o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