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15节(2 / 3)

加入书签

取消世代土司的制度,解除身份禁锢。”

众人纷纷点头,既然大都督都有了通盘考虑,西南的平定不过是时间问题了。

要知道东南还有一半精锐都在西南地区,就等着有人跳出来挨打呢。

现在杨烈自己跳出来了,内阁大臣们都要拍手称快。

一次叛乱如果能够打疼这些西南的野心家,顺手收拾这些几代乃至于杨家这种二十多代人盘踞在西南的豪强,东南的内阁诸臣嘴巴都要笑歪了。

现在安南归附,广西瑶乱已经平定,只要等到西南夷问题解决了,那整个西南地区就安稳个几年。

那时候东南就可以将军队从西南地区的调出来,参与最后灭大明的战争中。

这个世界大部分运行的时候,都不是一台精密的机器。

而那些影响历史的事件,起因也可能只是一件小事。

甚至很多时候都是阴差阳错,如果真的从后世来看,就宛如一个草台班子。

杨烈造反这件事也是如此。

虽说杨烈早就有造反的心思,但是造反这个事情,大部分人都是很难下决定的,有时候拖延症一犯,一辈子就拖过去了。

这也不是开玩笑的说法,如果翻开两晋十六国的史书,就能看到很多这么儿戏的操作,造反的理由五花八门,甚至还有一会儿造反一会儿不造反的情况。

杨家有野心,但是杨烈本来也一直觉得杨家没准备好。

杨烈造反,就是因为东南的官员抵达播州,要求各土司释放家中的奴仆,禁止继续蓄奴。

其实本来这条政令在西南地区也是做做样子,算是先立下一个法理上的依据。

实际上释放的奴隶继续在前主人家里干活的事情也很正常,只不过是从奴隶变成了佃户罢了。

西南地区和江南不同,蓄奴制度确实落后,但是很多人不做奴隶就饿死了。

原本这条命令也没什么,各地土司基本上都给东南这个新统治者面子,象征性的宣布释放奴隶就行了。

可偏偏杨烈不行。

因为杨烈家族长期以来都会蓄养阉人奴隶,使用阉人这件事,在这个时代就是大逆不道的。

无论是明廷还是东南,都无法忍受治下的土司使用阉人。

于是杨烈一不做二不休,将几个阉人杀了,却没想到一个年轻的阉人逃脱,向官府报官说杨烈僭越谋反。

杨烈干脆包围了播州县城,宣布造反。

土豆粑粑

杨烈没想到的是,他本来以为手到擒来的播州城,竟然三天都没有打下来!

由于明廷对于西南土司的姑息政策,导致这些世袭土司在当地的权利极大,地方流官根本不敢管理他们,只要在自己的领地中就是土皇帝。

这也是为什么杨烈竟然敢在自己的地盘蓄养阉人的原因,这种事情放在大明其他地方都是非常炸裂的重罪。

东南禁止蓄奴,更不要说是阉人奴隶了,杨烈明明知道无论哪边这都是重罪,但是依然蓄养阉人奴隶,也可以看出这些西南土司的疯狂。

杨烈听说阉人逃跑之后,立刻起兵攻打播州城,他的想法也很简单,只要攻打下播州,就以播州为据点,联络周围的部族一起造反,只要将西南的局势扰乱起来,他就可以向明廷要求册封和后勤。

可是杨烈带着士兵来到播州城下,新到任的播州知州却将他派入城中招降的使者斩杀,并且穿着甲胄登上城门,表示坚决不投降杨烈。

杨烈为之大怒,播州这个新任知州是东南首次科举的进士,名叫张寿臣。

张寿臣是乙等进士,选择前往广西担任县丞,在一年后的考核中获得优秀,接着担任广西的县令。

在顾宪成主持的优待边地官员升任的政策下,在广西处理民族问题非常不错的张寿臣,吏部给了他两个选择。

一个是返回南京,但是品级不变只能算是平掉,可以进入七部五寺二监工作。

二是继续在西南地区升迁,但是可以从知县升任知州,在品级上直接升到六品。

张寿臣非常的意外,当年考上乙等进士,选择去广西做官的时候,张寿臣并没有太多的想法。

他在同年里的年纪已经算是比较大的了,考上的时候已经三十九岁了,家里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多年读书家中也没有太多的积蓄。

选择前往广西当官,纯粹是因为广西当官有偏远地区的补贴,这样的俸禄才能养活一家人,并且供应两个儿子上学。

张寿臣在广西做官的时候矜矜业业,没想到一年多就可以升迁了,而且按照这个样子,他已经追上了甲等进士的升迁进度。

要知道很多甲等进士也才刚刚通过选调考试,不过也是七部五寺二监里的低级官员。

在面对这两个选择的时候,张寿臣犹豫了。

按照吏部的说法,如果张寿臣继续在西南地区做官,他下一次考核优异还能继续选择,吏部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在西南的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