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14节(2 / 3)

加入书签

杀伤。”

“新式炮弹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对明军造成了巨大的杀伤,也让明军闻我军炮声就色变,打击了敌军的士气。”

“不过新的引线炮弹,也有如下的问题。”

“哑弹比较多,这些炮弹在飞行的时候火星熄灭了,炮弹没能爆炸,那杀伤力还不如实心炮弹。”

“根据我们的调查,这种炮弹在快要落地的时候爆炸,杀伤力是最大的。炮弹在半空中爆炸,飞散的弹片可以造成有效的杀伤,比落在地上爆炸的威力大多了。”

“而我们的炮弹引线过长,导致绝大部分炮弹都是落地后才爆炸的,威力就小了很多。”

陈璘立刻点头,将这些内容都记录下来,工部非常重视新式武器的反馈,因为使用这些武器的人都是前线的指挥官,他们才最了解武器好不好用。

李言恭继续说道:“我们的火炮太笨重了,而且属下建议,根据火炮重量进行分类,将比较重的火炮留在阵地上,而不是机械的根据口径来分类。”

“我们军中一部分小口径的火炮,因为是旧炮,重量很重,在这一次需要机动前进的炮战中大大的拖了后腿,炮兵前进的速度不是最快的那门火炮,而是取决于前进最慢的那门火炮。”

“重炮留在后方,轻炮随步兵移动作战,这才是合理的编制方法。”

陈璘连连点头说道:“说下去!”

播州叛乱

李言恭说道:“旅长,我认为应该将重量比较轻的炮都拉上马车,必须要让炮兵跟上步兵的行动,这样在野外战斗中步兵和炮兵才能协同作战。”

陈璘点头说道:“但是火炮作战的时候会惊扰战马,必须要用专门的战马进行战场训练才行。”

李言恭点头说道:“其实也不一定是要战马,骡子负重能力虽然不如马,但是更容易控制。”

陈璘点头说道:“我这就给后勤写信,让他们运送一批耐劳的牲畜到前线来。”

结束了对炮兵战术的总结,步兵作战的团长们也纷纷总结了自己作战的得失。

陈璘最后说道:“从京师传来的情报,李成梁忙着内部削藩的问题,应该是不可能南下了。我们这段时间继续留守睢阳,等待后方补给的弹药送达,就准备攻打开封!”

众团长纷纷领命。

就在睢阳的东南新军在整军备战的时候,四川,南中。

从汉末三国以来,南中地区就是中原划分的西南夷地区,当年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就是在这个地方。

川西,云贵,广西,即使到了明代依然是汉夷杂居的地区。

“团长,山寨就在那边了!”

亲卫拿来望远镜,熊况看着对面半山腰的山寨,咬了一口肉干说道:“这帮贼寇为什么都要在这种地方建造山寨,害得老子好一顿爬!传令全军注意掩护,给老子端了它!”

接下来的战斗并没有什么意外。

西南山区的这些土匪,靠的就是躲藏在山中,仗着官军不愿意花力气进山剿匪,才能猖獗一时。

遇到正规军剿匪,这些山寨根本就是不堪一击,迅速被熊况的军队消灭。

熊况正带着军队,在南中地区训练剿匪。

等到中午的时候,熊况就已经结束了战斗,一部分士兵押送着土匪下山,熊况召集手下营连级的指挥官开会总结。

“滇马确实适合山路驼运,不过也只能驮得动六磅炮,口径再大的就完全运不上山了。”

“手榴弹在山地作战中用处很大,但是也容易造成山体滑坡。”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熊况掏出本子将这次作战遇到的问题,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全部记录了下来。

果然大都督说的没错,“实践出真知”,熊况才发现山地作战中竟然有这么多的问题。

驼运物资补给,武器配比,安营寨扎,这些东西都需要实践。

遇到伤员如何处置,山上如何御寒过夜,这都是需要一步步总结的。

等到众人总结完毕,熊况点头说道:

“这是我们最后一次在南平剿匪了。”

众人看向熊况,熊况说道:

“大都督的预判没错,果然贵州土司有异动,旅长已经下令,我们独立团返回南平城休整七日,就立刻前往贵州。”

一个军队的指挥官的个人风格,会影响整个队伍。

李言恭的指挥风格比较稳健,基本上打的就是稳扎稳打的阵地战,所以他手下的指挥官也比较严谨。

熊况打仗比较灵活,喜欢出奇兵,所以他手下指挥官的风格也和他类似,整个独立团的氛围比较轻松,但是普遍更加好战。

其实熊况在南平剿匪,就是为了训练军队山地作战,为了大都督预言的云贵作战提前准备。

贵州,播州。

播州就是现在的贵州遵义市,当地土司杨家已经在本地世袭了二十六代了。

是的,从唐代开始,杨家就是播州当地的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