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01节(1 / 3)

加入书签

因为是明朝皇帝的裁决,所以双方都认可这个结果。

而明成祖也多次下发诏令,要求藏地修复通往中原的驿站,并且向这些藏地驿站拨付了退役军马,保证了明廷对藏地的通讯,确保明廷的命令能够传送到藏地。

不过在土木堡之变后,瓦剌崛起,切断了中原和西域的联系,明廷丢失了从陇右入藏的重要通道。

而四川入藏的通道又比较艰险,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对藏地的控制。

张云表没日没夜的看资料,总算是弄清楚了藏地如今的局势。

明廷册封过藏地八王,分别是三大法王(大宝法王、大乘法王、大慈法王)和五大地方之王(阐化王、护教王、赞善王、辅教王、阐教王)。

而这三大法王,就代表了藏地最强盛的三个藏传佛教分支。

分别是噶举派的大宝法王,萨迦派的大乘法王,格鲁派的大慈法王。

总体上来说,有明期间的藏地的主要宗教矛盾,就是这三派之间的矛盾。

不过现在藏地吃鸡大赛到了最后阶段,萨迦派已经出局,甚至连大乘法王的头衔都丢失了。

现在藏地的主要矛盾,就是噶举派和格鲁派的矛盾。

格鲁派的起源实际上很晚,格鲁派的祖师宗喀巴在永乐年间才正式创立格鲁派,比起从唐代莲花生入藏就成为官方信仰的噶举派,格鲁派实在是太年轻了。

但是年轻是年轻,格鲁派的发展势头很猛,在藏地传播很快,甚至连西域诸国,也逐渐接受了格鲁派的信仰。

这一代格鲁派还诞生了索南加措这样的天才人物,他应土默特部大汉俺达汗的邀请前往蒙古,在草原上传教。

虽然俺达汗已经死了,但是如今俺达汗的儿子黄台吉汗,依然支持索南加措在草原传教。

相比之下,更保守的噶举派,就面临教派内人才不断流失,信众不断减少的问题。

而这一次也是噶举派看到了危机,明白如果再这么继续下去,恐怕要被格鲁派取代。

所以当一则消息传回到藏地,让噶举派看到了机会。

明廷李太后崇尚佛法,知道李太后喜爱佛法的清远伯父子,听说了索南加措在草原弘法的事情,于是将这件事告诉了李太后。

李太后听说之后,自然是非常刚兴趣,于是派遣礼部官员前往草原,请索南加措前往京师讲佛法。

如今的草原经过几次折腾之后实力大减,土默特可汗黄台吉都去了蒙古可汗称号,用明廷册封的顺义王。

对于明廷的要求,黄台吉自然不敢反对,只能派兵护送索南加措前往京师。

索南加措在俺达汗死后被黄台吉和三娘子囚禁,这次有了机会自然是飞快的离开草原。

索南加措也不亏是年轻一代藏地僧人的领军人物,他容貌秀丽佛法精湛,入宫讲法第一天,就得到了李太后的重视。

这之后索南加措在京师不断的出入朝廷重臣的府邸宣讲佛法,最后被当今执政的大将军李成梁邀请,给李成梁的母亲办祝寿的法事。

索南加措给李成梁母亲祈福一日,念诵佛经不停,整个宴会如同置身佛国,让原本也崇佛的李母直呼高僧。

这之后,明廷册封索南加措为国师,并且将当年明成祖时期,也就是明廷第一次册封的大慈法王释迦也失居住的寺庙赐给了索南加措。

格鲁派再次得到明廷册封国师,再次占据宗教斗争的上风。

就在这个时候,噶举派僧人商议,从四川派遣使者进入南京,向正在和明廷对峙的东南政权朝贡称臣,以求得到东南的支持。

这才有了张云表进藏的安排。

不过张云表的任务只是考察藏地的情况,具体要如何处理藏地的事情,还要等张云表实地考察之后再下结论。

不过大都督苏泽对此非常重视,自从吐蕃和大唐一起衰弱之后,藏地对于中原都是比较臣服的姿态。

和安南一样,大明自己不争气,逐步丢失了对藏地的控制。

如今终于有了一个介入藏地事务的机会,东南自然不能放弃。

可怜的张云表,就带着这么一箱子的书籍,在藏地使者的陪同下,前往成都开始入藏。

在离别京师的时候,张云表对着送行的同年们,忍不住的哀叹说道:

“诸位同年,此去藏地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了。”

众人都有些怅然,张云表又说道:“状元公恐怖如斯,诸位自求多福吧。”

欧陆来信

当南京和京师的爆竹同时响起的时候。

时间来到了新历五年,万历三年,公元1567年。

除夕守岁结束之后,大都督苏泽带领着内阁,在年初一去南京周围卫所团拜了戍卫南京的士兵,接着又给南京的养济院和孤儿院送上食物。

整个南京城内张灯结彩,庆贺这一年东南取得丰硕成果。

攻占汉中,吞并蜀中,云贵投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