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90节(2 / 3)

加入书签

本人也是支持这种做法的。”

徐渭开始引经据典道:

“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在商朝灭亡后,在朝鲜建国,我中原史书有明确的记载,是为箕子朝鲜。”

“箕子朝鲜后,是西汉的汉人卫满建立的卫满朝鲜。”

“汉武帝时,派兵征服朝鲜,在朝鲜设置四郡,直接统治朝鲜,这与安南的旧例是相同的。”

“这之后高句丽虽然一度独立,但在大唐建立之后,唐太宗派兵灭了高句丽,也在朝鲜设置州郡。”

“这历史和安南是一致,所以应该仿效安南,将朝鲜并入中原。”

徐渭的说法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苏泽则有些犹豫。

他看向申时行,申时行也出来表态说道:

“徐首相说的没错,大都督,朝鲜和中原的关系一向如此,朝鲜一直以来都行汉家衣冠,用汉家制度,所以用安南的方式来征服朝鲜,朝鲜是不会反对的。”

申时行这句话点醒了苏泽。

之前苏泽认为安南和朝鲜这些地方,自身已经觉醒了民族意识,如果直接统治会造成统治成本过高的问题。

但实际上是苏泽用后世的眼光来看待这个时代。

对于安南和朝鲜来说,他们本身还没有太多的民族意识,连对于自己君主的忠诚都算不上。

苏泽用后世这些国家的民族狂热来看现在,那完全是不正确的。

在前世的历史时间线上了,在近代清末,倭国征服朝鲜殖民了近百年,朝鲜也一直都很顺从。

如今的安南,很多安南商人都认为十年的外省时间太长了,应该尽快并入中原。

很显然,包括李舜臣在内,朝鲜并入中原,并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情。

在朝鲜人的想法中,被中原王朝统治并不糟糕,毕竟李氏朝鲜的国策就是“事大主义”,就是要讨好中原大国的。

而且李氏朝鲜倒行逆施,两班制度更是开了历史倒车,朝鲜内部读书人中,也有很多要求直接并入中原,他们就能参加中原的科举了。

苏泽想到了唐代的倭国遣唐使阿倍仲麻吕,他入唐之后就不肯返回倭国,在唐代的时候很多朝鲜的遣唐使也是如此。

想明白了这件事后,苏泽立刻说道:

“给李舜臣去信,将两份方案都交给他,外省或者朝贡国,由朝鲜自己做选择。”

听说让朝鲜自己选择,大家都知道了苏泽的意思。

李舜臣本来就是东南的军人,他一向是倾向东南的。

选择和安南一样成为外省,这十年内还是独立的地位,十年后再决定要不要并入中原。

而十年期间,外省还可以比朝贡国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以正常人都知道会怎么选。

至于十年之后,如今安南都已经等不了十年了,更不要说是朝鲜了。

方望海笑着说道:“这下东海公司的股票又要大涨了。”

在场众人都笑了起来。

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火爆,已经是整个东南都知道的事情了。

黄浦江边上股票的一个涨跌,牵动了几千公里外的人心,连带着上海城都发展起来。

这其中涨幅最快的,自然就是东海贸易公司的股票了。

新发行的松江铁路公司股票虽然也涨的厉害,但是和东海贸易公司的股票比起来,还是逊色很多。

在上海,已经出现了专职股票买卖的职业经理人。

就连南京的官员们,也热衷谈论股票。

苏泽叹息一声,果然投机是这个世界上最让人着迷的事情,只要股票诞生出来,那就天然带上了投机属性。

与此同时,任福在上海的钢铁贸易公司也成立了。

钢材期货

任福和林安这段时间一直都在忙着钢材贸易的事情。

任福出身于天工书院,而且是苏泽亲自办学的那一批。

当年苏泽在南京办天工书院,总共就招收了三批学生,这三批学生如今都在东南工业体系的中高层,他们被称为“老三届”。

任福研发蒸汽机的时候,也经常和钢厂打交道,在这个行业里有很深的人脉关系。

任福虽然不懂的使用人脉,但是林安是个合格的生意人。

两人一个负责技术,任福对于钢材进行分类和投资,认定其中拥有上涨潜力的钢材品类。

林安则负责和这些国营钢厂谈订单,用钱买下这些钢厂未来的产能。

对于钢厂来说,它们同样很喜欢任福这样的客户。

钢材生产,本身有很强的周期性。

如今一些研究经济的官员,将这种周期性称呼为钢周期。

≈lt;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