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85节(2 / 2)

加入书签

出一把火枪,抵着喉咙扣动扳机自杀。

江东臣死后,陆光祖悲痛不已,但既然明廷的四川巡抚已经死了,那其他人也没有抵抗的必要了。

陆光祖收殓了江东臣的尸体,将阆中的巡抚衙门封存,然后率领部众向急速向南行军的林德阳投降。

林德阳接到了川军投降之后,又命令属下向成都前进,传播江东臣自杀,剑门已经丢的消息,逼迫成都投降。

果然消息传到了成都,成都留守的文武都失去了抵抗的意志,打开城门投降。

成都一降,整个四川的核心地区都掌握在东南之手,到这个时候战局已定了。

江东臣在四川的官声不错,他私德也很好,家中并没有余财。

对于这样的大明官员,东南一向都是厚待的,林德阳亲自将江东臣的尸体交还给他的家人,还按照东南的规定补贴了丧葬费用。

江东臣给家人留下的书信文稿,也被林德阳一并交给了他们。

而他写给高拱和东南的信件,林德阳也一并收下。

他最后一封写给明廷的信件,林德阳则犯了难。

如果是大都督苏泽亲自指挥作战,以林德阳对苏泽气度的了解,他肯定会将这封信交给明廷。

但是自己则没有这个权利,他只能将这封信封存,然后让人沿着长江而下,交到南京的手里,交给大都督来定夺。

与此同时,苏泽也在和内阁讨论城市和乡村的问题。

徐渭摸着胡子说道:

“城市是我东南之根基,如今整个东南的大部分赋税都是来自于钞关税和市舶税,而这些税收都是来自于城市。”

“士兵大多也是城市识字者,城市正在吸收大量的乡村人口,好几座大型城市的规模都在扩大。”

这一次会议的主题就是城镇化,东南的城镇化正处于上升期,大量的乡村人口进城,也带来了大量的新问题。

不过大部分的内阁成员,都是对城镇化都是很欣喜的,相比于更加广袤的乡村地区,东南的官府更喜欢的是大城市。

而东南的官员和吏员,以及大部分的兵员,也是来自于城市。

但是苏泽却严肃的说道:“城市确实很重要,但是接下来我们更应该重视乡村的问题。”

拆迁问题

苏泽看向众人说道:

“从吏部上次送来的报告中,目前我们的官员,大部分都喜欢在城市任职,很多官员不肯去乡村。”

“甚至有一部分的官员,将在乡村工作的同僚视作下僚,认为他们的工作没价值。”

“在我们东南的考核竞争体系下,沿海的城市也比内陆的乡村更容易做出成绩来,去年的乙等进士,基本上都想办法去了沿海的城市任职,甚至有人不惜就任品级比较低的职位。”

苏泽看着众人说道:

“这日后也是我们东南的巨大隐患啊!”

众人严肃了起来,以苏泽的见识和能力,他提到的问题最终都会成为大问题。

苏泽重视的技术,最终都会成为影响整个东南的重要技术。

所以当苏泽提到城市和乡村问题的时候,众人也都收起了对以往成绩的乐观,开始倾听起来。

苏泽说道:

“出于成本的问题,工商业天然会在沿海地区聚集,这是工商业流通成本决定的。”

“长期看,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城市和乡村的差距也会进一步拉大,而城镇化也会随着工业而不断加大。”

“但是如果因为城市化的趋势,而忽略乡村问题,那日后要出大问题的。”

苏泽看了一圈说道:

“我知道,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将乡村视作劳动力基地,视作是商品倾销的地区,将这些地区当做是落后的地区。”

“现在很多官员,不仅仅是不愿意去乡村,而是认为发展农业是落后的,在任何地区都要搞工业。”

申时行思考了一下说道:

“但是大都督,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这已经是整个东南的趋势了,这一点也不是人力能够改变的。”

“而且我们东南讲的是主权在民,在城市能够有更好的医疗,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工作机会,也不怪农村地区的人口前往城市。”

“属下主政松江府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如今这种现象更普遍了。”

何心隐也点头,松江府和苏州府,是如今东南城镇化最快的地区,在这两府一些乡村都彻底空了,只剩下了老人和小孩,青壮年都大量进城在工坊务工,就连土地都抛荒了。

≈lt;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