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75节(2 / 3)

加入书签

明军,还拆毁了剑阁的栈道,在山路上修建碉堡和火力点。

甚至江东臣把四川巡抚衙门从成都搬到了距离剑阁更近的阆中,就是为了更靠近剑阁督战。

熊况继续说道:“旅长会带兵出汉中,牵制明廷军队,我们要找到一条入蜀通道。”

听到第五旅会牵制剑阁的明廷兵马,众人也激动起来。

其中一个营长说道:“团长,我老家是汉中人,我们可以走阴平古道!”

熊况抬起头看向这个营长,他叫做金湛,是自己在湖广招募的第一批骑兵指挥官。

众人纷纷发出哄笑道:“金营长,伱不是湖广人吗?怎么变成汉中人了?”

金湛涨红了脸说道:“我祖上就是汉中的!听我爷爷说,我们是当年明太祖填湖广的时候,才从汉中搬到湖广的!”

金湛又说道:“不开玩笑,我小时候,就听我爷爷说过当年邓艾走阴平古道入蜀的故事。”

三国演义的故事已经很普及了,邓艾翻过阴平古道,神兵天降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过。

林德阳也曾经派人寻找过阴平古道,根据古籍和当地人的传说,第五旅参谋也考证过邓艾走阴平古道的旧事。

当年钟会灭蜀的时候,但是因为四川和汉中的地势,钟会所率领的主力军久久不能攻破。

邓艾攻打姜维军也攻打不下,钟会看到这种情况已经萌生了退意。

邓艾向钟会提出迂回包抄之计,自己率领少部分人马从阴平,越过700多里的无人区,奇袭了江油,神兵天降,绵阳打破诸葛瞻,最后攻占涪城,兵临成都,后主投降。

《三国志》中对邓艾偷渡阴平道、灭取蜀汉一段写得极为生动,说邓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可见阴平道之凶险。

《三国演义》中,更是描写生动,说邓艾在阴平古道中行军,到了摩天岭后没有出路,邓艾自己裹上了毛毯,从山上带头滚下山,用这种方式强行越过了阴平古道。

但是居住在附近人都说这附近山路崎岖,根本没办法通过大军。

而林德阳派人入山中,勘探过摩天岭,摩天岭足足有两千多米,如果从山中滚下来,根本滚不到江油,而是直接滚到地府了。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对于阴平古道的记录都语焉不详,根本没有具体路线。

邓艾之后,也没有经过阴平古道伐蜀的成功案例。

特别都察院

金湛看着熊况说道:“团长,阴平古道肯定是存在的,当年邓艾能过去,我们也能过去!”

阴平古道位置非常重要,从阴平古道可以绕过整个伐蜀通道最险要的剑阁,通过江油可以直扑绵阳和四川的治所成都。

如今江东臣亲自带领大军驻扎在阆中,但是成都是整个四川军队的大本营,大部分川军都是从成都附近地区募集的,而剑阁守军的补给也都是从成都运输过去的,如果能绕道成都,那对于守卫剑阁的明军,是重大的士气打击。

熊况决定还是前往阴平山中,寻找这条阴平古道。

既然以前的邓艾能够做到,那么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做到?而且东南军队可要比当年晋国的军队精锐多了。

熊况一头扎进了山里,寻找通往江油的阴平古道。

此时南洋的战事也接近完结。

东南支持的阮潢军,进军越来越顺利,和北方的戚继光部一起,夹击了郑检所在的后黎军队。

郑检是阮家的女婿,是从阮氏手里篡夺的权利。

阮潢被郑检囚禁多年,和郑检又有杀兄之仇,他也知道自己如果失败那肯定死定了,所以虽然他的军事能力不如郑检,但是作战意志非常顽强。

而东南也派出了“军事顾问”,指导阮潢的军队配合戚继光行动。

戚继光占领安南北部之后,立刻开始进攻安南最重要的中郡地区。

有阮氏的军队策应,进入平原地区的戚继光部,如同猛虎下山一样,迅速横扫了升龙府地区。

郑检在野外和戚继光决战两次,两次都几乎全军覆没,郑检这才明白,为什么北莫败的那么快!

原来不是北莫不给力,而是对方太强大了!

如今北莫国主已经逃亡缅甸,而郑检也只剩下几座城市还在死守,眼看着就要全军覆没了。

事到如今,郑检也明白这仗打不下去了。

郑检派出儿子郑松作为使者,再次联系上了东南这边。

刚刚和占城国主签订了朝贡协议的沈一贯,代表东南和郑松开始了会谈。

郑松见到沈一贯,脸上表情十分的复杂。

现在谁都知道,阮潢是得到了东南的支持,这才背刺郑家。

而当年阮潢可是一点势力都没有,和东南搭上线,肯定就是眼前这个东南使者的功劳。

而当年郑松和阮潢一同出使东南的,阮潢是在郑松眼皮子底下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