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70节(2 / 3)

加入书签

,只算是公开募资的,所以更加重视宣传铁路的盈利情况,汤显祖经常宣传苏松铁路几年回本几年盈利什么的。

“制宪会议代表们,也更加喜欢提议修建支线铁路,他们更愿意给自己的家乡修建铁路。”

“哈哈哈!”许国也忍不住笑出来。

他想到当年报纸攻击徐州铁路,但是徐州制宪会议代表们却维护徐州铁路,在报纸上为了东南内阁应不应该用全民的税收给徐州一个地方修建铁路而辩论。

“商人们更喜欢主干线的铁路,特别是城市沿线,因为这些铁路是稳定赚钱的,城市干线附近的土地就算不依靠铁路赚钱,长期看也是上涨的。”

许国连忙摇头,苏泽说的太深刻了。

苏泽说道:“这条铁路他们愿意出资,自然可以出资,但是路线要由松江府来勘定,还要征询松江府制宪会议代表的意见。”

“除了肯定赚钱的干线铁路,也要修一些支线铁路,或者绕路去一些欠发达的县乡。”

“铁路附近的土地,也不能直接给他们,而是给他们在铁路建城之后的优先购买权,但是价格要按照土地建造后的价格算。”

许国不由的感慨,果然要是大都督啊!

父母之爱儿,则为之计深远

等到许国返回了松江府,召集了愿意投资铁路的商人们,他又邀请了附近地区有实力的商人,举行了一次公开的会议。

一开始的时候,徐琨听说许国召集他们开会,自然是非常的兴奋。

联合投资铁路的计划,并不是徐琨想到的,而是他的父亲徐阶所做的建议。

徐阶已经很大了,就算是人均寿命已经延长的东南,徐阶也算是相当高寿了。

返回老家之后,徐阶不会客,不著书,每天的工作就是读书看报,反倒是耳聪目明起来。

不得不说,嘉靖一朝的大臣们确实长寿,徐阶的老对手严嵩都已经是八十多岁了,听说去年才病死。

严嵩是江西右江人,当年严嵩罢相之后,嘉靖给了他体面让他致仕回乡,但是杀了他的儿子严世蕃。

这个信号告诉天下人,严党已经彻底倒台了,继任的徐阶根本没有派人按时,地方官员们纷纷落井下石,等到严嵩返回江西老家的时候,身边已经只剩下一个老仆了。

严嵩的家产被查抄,家族都被流放,严嵩先是就食于宗族的祠堂,吃一些乡亲们布施的饭菜。

等到东南新军打过来之前,严嵩知道自己的恶行肯定要被东南新军再清算,于是他又逃亡了河南。

到了河南之后,严嵩更是无依无靠,但是他的身体确实不错,又折腾了半年才死。

在接到了严嵩的死讯之后,徐阶更是珍惜现在的生活,他能够在家乡养老,已经远超同僚们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回家之后从来不插手家族产业的徐阶,将自己的儿子喊过来,讲述了他的计划。

当时的徐琨是不赞成的:

“爹,您别看报纸上吹得厉害,其实铁路根本不怎么赚钱,您看苏松铁路到现在客运还是亏本的,要用货运的利润来补贴客运。”

“按照这个速度,铁路要收回成本可是要好几年的,这年头什么不比这个赚钱啊?”

徐琨说的确实没错,铁路的投资巨大,门槛又高,还需要专门的工人和工程师维护。

而其他的新产业,比如投资建设水泥厂玻璃厂,现在都是暴利产业。

棉毛纺织这种轻纺行业,需要的资金小风险也低,又是徐家的传统产业。

就算是远洋商业,利润也都是无比巨大的,所以在徐琨看来,铁路根本不是一门好生意,甚至是一门糟糕的生意。

徐阶耐心的听完了儿子说完,这才说道:“你说的不错,铁路从现在看确实不是一门好的生意,甚至是一门糟糕的生意。”

“但是为父这几年想到一个道理,做人不要看自己现在是多么风光,更是要看到未来。”

“就拿严嵩来说,他压制了老夫几十年,权倾朝野,最后落到了一个曝尸荒野,抄家灭门的结果。”

徐琨还是有些不耐烦的说道:“爹,您说的都是哪年的老黄历了,咱们东南是法制社会,怎么可能动不动抄家。”

徐阶感慨儿子的天真,不过他也没有说什么,而是说到:“那爹换个说法,你在商业上是有天分的,你的儿子们呢?”

徐琨愣了一下。

徐琨也已经是四十多了,他的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年。

但是这两个儿子,目前看来都没什么商业上的天分。

甚至将这个范围扩展到他的另外四个侄子,徐家第三代人好像都没什么商业上的才能。

这也是徐琨一直发愁的事情。

他已经四十多了,就算是徐家人长寿,徐家的产业如今也遍布东南,他也已经跑不动了。

很多事情需要儿子出面去做,可是那两个儿子不提也罢。

长子徐锦,一直都对算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