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69节(2 / 3)

加入书签

的问题。

户科只是一分为二,工科就是彻底拆分了。

铁路、公路、海运、河运、水利、城建,这些都被许国拆分出来,形成比较专业的机构。

十二名官员和一百二十名吏员,和其他府的五名官员八十名吏员相比,松江府的编制已经多了很多,但是许国的人手依然不够用。

而且这还是治安和消防,都依靠上海缉私总团维护,许国完全不需要养治安部队的情况下。

所以整个松江府也被称为官吏地狱,进了松江府就要做好每天996,乃至于每天007的准备。

许国的政务繁忙,但他还是抽空见了徐琨。

这并不是因为徐家在松江的钱多,而是因为徐琨另外一个身份,他是松江府制宪会议代表。

制宪会议代表在地方政务中是具有特殊地位的,他们对于当地政策有否决权,还可以直接向大都督府或者内阁反映地方问题,当地制宪会议代表联合起来还可以质询本地官府。

在很多地区,一些跋扈的地方官员就吃了制宪会议代表的亏,有几个急功近利的官员甚至被当地制宪会议代表们联合赶走了。

许国倒是不担心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但是徐琨作为制宪会议代表,他来见自己也是公事。

徐琨走进许国的办公室,他首先向许国行礼,接着将一份文件放在了许国面前。

“府台大人,这是草民所写的一份铁路发展计划。”

许国翻开,这是一份非常专业的调研,也是一份兴建铁路的计划。

如今的苏松铁路,实际上就是从苏州的太仓县到松江府上海县的一段。

实际上里程不长,沿途也就只是途径嘉定一县。

徐琨这份计划的野心就很大了,他计划将上海县和华亭县之间的铁路也修通,甚至修到青浦县,最好能和苏州府的昆山县修到一起,形成一条铁路环线。

对于修铁路,许国自然也是支持的。

但是铁路投入巨大,还涉及到了沿途土地拆迁的问题,处理起来非常困难,许国本身也不是一个特别想要折腾的人,所以一直也都很犹豫。

除了钱之外,最重要还是舆论。

如今东南的两条铁路,为了铁路要不要政府出资的问题,已经吵了很久了。

万一铁路不盈利,那松江府也要承担很大的骂名的。

徐琨又说道:“我们华亭县的几家商会,想要联合出资来承办这条铁路,府台大人意下如何?”

私人承办?

许国犹豫了,不过他还是摇头说道:“铁路官营,这是大都督定下的国策,这是不能动摇的。”

徐琨说道:“府台大人,当然是铁路官营,我们只是承办。”

“承办?你是说由你们来修铁路?松江府投资?”

许国摇头说道:“那也不行,松江府哪里有钱投资铁路啊。”

徐琨笑着说道:“还请大人看完这份计划书再说。”

红色为已经修建铁路,黄色为计划铁路

电磁

许国看完了计划,抬起头看向徐琨。

这份计划书,是徐琨牵头,联合松江府的八家大豪商共同弄出来的。

徐琨的计划书中,成立的这家铁路公司,铁路的产权都是归松江官府所有的。

而修建铁路的钱,是这八家大商人共同出资,向官府购买的开发权。

也就是说许国作为松江知府,他什么事情都不用做,只需要同意这份计划书,就能用于一条官府掌握产权,修建资金完全来自于民间自筹的新火车线。

但是这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代价,松江府需要付出的代价又是什么呢?

许国仔细看完了计划书,看出了这八家豪商的打算。

首先,这条铁路线的经营权是由八家共同成立的商社掌握的,这家名为松江铁路商社的组织,可以获得二十年的铁路经营权,这期间他们可以得到松江府铁路的收益。

其次,松江府铁路沿线的一些土地,以及列车站附近的商铺土地,松江府也要交给铁路商社来经营,他们可以获得这些土地的收益。

按照苏松铁路的经验,铁路沿线的土地,特别是车站附近的商铺和土地,都是会大幅度升值的。

许国迅速盘算了下,光是这份收益,如果经营好了,只需要几年就能回本。

而铁路经营权和经营收益,说不上稳赚不赔,但也是足以传给子孙后代的产业。

许国有些心动了。

作为同科的进士,许国、王锡爵当年和申时行都是一样的,他们也都帮着苏泽创办了《拍案惊奇》报。

而在能力上,许国或许比不过申时行,但是在东南也算是拔尖的。

世人都说,如果许国在松江府做出政绩来,下一次肯定能进入内阁担任大臣。

但是许国到任后,却发现事情哪里这么容易。

申时行将整个松江府规划的太好了,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