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67节(1 / 3)

加入书签

张琏紧接着颁布法令,首先所有家族必须分产别居,大家族必须分割族产,按照家族内小家庭分配。

土地、种植园等这一类的不动产,不允许家族持有或者共同持有,必须进行分割。

家族的工坊、船这类的产业,被砍头的那些人持有的股份被拿出来拍卖,各大家族和马来土人都可以入股,外来的商人也可以购买。

这犯事的十大家族的子弟,禁止进入马尼拉总督各部门五年,五年后根据情况再看是否开放禁令。

以后马尼拉总督府所有文书公文,都必须要用汉语和马来语共同书写,在很多职位上都要设立汉人官吏和马来人官吏。

张琏的这一系列举动,迅速得到了当地土人的拥戴。

紧接着,张琏又给马来人也开出了限制。

马来人在南洋,最多只能做到三级吏员。

如果要继续成为更高级的吏员,或者要成为官员,则必须要前往东南本土的官方书院读书,拿到毕业资格才可以晋升。

而张琏又大方的宣布,马尼拉总督府衙门,这一次就给出一百个公派去东南本土进修的名额,但是必须是能够书写一千个汉字的南洋人才能报名参加。

而这一次的公派名额,自然是不分人种的,马来人和华人都可以报名参加,三个月后结果是会公示出来张贴在总督府。

张琏又在马尼拉开设汉语学校,还设立南洋警卫队,招募能说汉语的本地土人。

张琏的几板斧下来,这些华人豪强完全被打的丢盔弃甲,而随着张琏来到马尼拉的官吏们,完全能胜任马尼拉所有的工作,张琏根本不需要当地豪强就能控制马尼拉。

而本地最大的十个家族都被张琏给砍头了,剩余的家族也清楚,分产是张琏最大的杀招。

这些闯荡南洋的华人,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团结的力量,他们当年就是依靠宗族,才在南洋生存下来的。

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

宗族的好处,自然是可以集中力量面对外部威胁,还能够集中财力物力做事,比一盘散沙的土人要厉害多了。

但是宗族的坏处,就是在官府下,又多了一个盘剥的宗族。

宗族内同样也分大房和小房,也分嫡出和庶出。

南洋的宗族,就是依靠严酷的宗法制度,强行扭曲成的一个团体。

这个团体内部的矛盾同样不小,大房嫡系的子弟吃肉,旁系庶出的子弟饿死的事情,在南洋也是数见不鲜。

这些大房的嫡系子弟,掌控家族的大部分产业,重要的位置都是他们的人。

那些边缘族人,地位也不比马来土人好到哪里去。

对于那些大房嫡系的南洋家族子弟,自然是不愿意分产的,因为族产就掌控在他们的手里。

但是那些旁系的子弟就不一样了,如果地产房产,大家都能按照小家庭平分。

家族那些产业也能分到股份,拿不到股份也能拿到买断的补偿。

而分到的都是自己的产业,自己再也不用仰那些嫡系子弟的脸色了。

以往家族长老们恫吓他们的理由也不存在了,现在马尼拉是东南的马尼拉,有东南的舰队在海上,东南的总督府卫队在,马来土人和西洋人也不可能再欺压南洋华人了。

那维持这种宗族还有什么意义?

分产令颁布以来,张琏就在总督府设立了财产法庭,专门负责家族财产分割的官司。

一时之间,大量当地华人来到法庭,状告自家的宗族,要求按照《分产令》来分产。

张琏自然从善如流,对于那些藏匿财产,或者拒绝不分产的家族上层,都重拳出击,又将不少人抓进了监狱。

到了这一步,所有人都知道这位前农民军首领,现任南洋总督的手段可怕。

不过此时张琏,也已经不愿意理财这些服软的南洋家族豪强了。

他此时正在一片种植园中,看着土地里的树种。

橡胶种植园

这座种植园里种的自然就是橡胶了。

这些橡胶是上一次苏泽让人出重金在西洋商人那边求购,商人从美洲带回来的树种。

这些树种在广西育种后,分出一部分送到南洋来种植的。

南洋要比广西更适合种植橡胶树,这也是苏泽交给张琏最重要的任务,在马尼拉附近开办国营种植园,种植这些橡胶树。

张琏也种过地,他不清楚为什么大都督对这些树种这么重视,不过他也对重视农桑的大都督苏泽非常尊重,不折不扣的执行了苏泽的要求。

甚至张琏隔三差五就来橡胶园看看。

“总督大人,隔壁就是香蕉种植园了。”

陪同张琏视察的是这座种植园的负责人,左铭新本来是飞龙军的军师,后来飞龙军被收编后,左铭新对张琏非常忠心,辞去了东南的招揽陪在张琏的身边。

张琏被苏泽启用之后,他立刻推荐了身边的左铭新,随他一起来马尼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