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53节(2 / 3)

加入书签

李家父子送上了干股,成功的将酒厂托庇在清远伯的名下。

有了李家的这层皮,山西地方也不敢盘剥酒厂,而沈一贯又建议陆添寿大张旗鼓的组织商队,直接进行草原贸易。

这次有了高务观畅通无阻的从京师到了五原城。

“俞将军,大都督已经任命您为北方独立师师长。”

俞大猷知道,如今东南的军事单位都是旅,师是比旅更大的单位。

这个北方独立师不过是空架子,不过也代表了苏泽对于草原这支军队的重视。

俞大猷心暖,当年他入狱的时候,就是苏泽北上京师保下了他,他接受了任命之后,再次对大都督府表示了感激。

高务观继续说道:“俞将军,这次我还带来了一批手榴弹,最近陆站长准备将一些组装手榴弹的生产线,走私到五原城来。”

“这样只需要向五原城运送火药的原料,五原城就可以自己组装手榴弹了。”

俞大猷大喜,手榴弹是草原上的大杀器,就是靠着掷弹骑兵的战术,五原城才能在周围都是异族的情况下立足,成功威慑住远多于草原汉人人数的蒙古各部族。

但是要将手榴弹从东南运送到草原上,需要的路程太久,成本太高,就算是有京师情报站的支持,也很难运送太多的手榴弹。

这也是俞大猷在五原城人口已经膨胀的情况下,依然无法扩大五原城控制范围的原因,他手里的手榴弹太少了。

没想到高务观一来草原,就给自己带来了这么一个解决方案。

“高参谋,真的可行吗?”

高务观点头说道:

“手榴弹的铁质外壳不需要精铁,用生铁铸模就能生产了。木杆和引线也不是什么难做的东西,我这次带来的匠人都能生产。”

“最主要的还是火药,这是草原没办法量产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商队将火药走私过来。”

“如果只是走私火药,那么一支商队走私的火药就能生产五百支手榴弹,而且走私火药的风险要比走私手榴弹低多了。”

高务观继续说道:“甚至火药的原材料,也可以分开始走私,到五原城内之后再混合,这样走私风险更低,就算是被草原部族抓了,也可以说是走私的药材。”

俞大猷和陆二对视了一眼,都大喜过望的说道:“感谢大都督,真的送来了人才啊!高参谋真的是大才!一下子解决了困扰我们的大问题!”

但是高务观给俞大猷的惊喜还不止这些。

他掏出一张手绘的地图说道:

“俞将军,这是五原城附近的游牧部落的势力图,是属下和来往商人打探,并且亲自确定过的地图。”

“属下以为,如果走私路线只用来向五原城走私武器粮食实在是太可惜了,我们完全可以在沿途做一些贸易。”

俞大猷和陆二听的很认真,高务观将沿途各部落的特产和需求都调查的很清楚,确实可以组织一条商路。

靠着陆添寿在山西的酒厂,完全可以交换到很多商品,和这些部落稳定贸易。

俞大猷和陆二也很惊喜,长期以来,五原城周围的部落都很敌对,这也让俞大猷始终要提防这些部落。

而高务观提供的全新思路,可以通过贸易将这些部族串联起来。

高务观接着说道:“俞将军,我还有一个想法,路上丝绸之路。”

列强的时代

西域。

俞大猷和陆二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叹。

东南的年轻人可是真的有野心啊!

高务观抵达五原城的第二件事,就是想要打通西域的路上丝绸之路!

高务观接着说起了历史:

“明廷建立以来,因为蒙古的威胁,曾经也重视过西域。”

“但是从土木堡以后,明廷也逐渐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特别是关西七卫的衰败。”

俞大猷点点头,他是军户,很清楚这段历史。

在明初的时候,明廷还是很重视西域的经营的,在甘肃设置了关西七卫,来羁縻控制西域地区。

明廷一度将触手伸到了西域,甚至对西域小国实行朝贡册封体系。

但是随着土木堡之后,瓦剌崛起后,就开始隔绝西域,明廷对西域的影响力日益减少。

等到了嘉靖年间,明廷彻底撤销了关西七卫,这也就意味着明廷丢失了整个西域的控制权。

高务观显然也是做了很大的功课的,他说道:

“如今西域的几大势力,除了占据草原西北部的瓦剌部之外,就是吐鲁番和叶尔羌了,这两国为了争夺东察哈台汗国的正统,一直在西域争斗。”

“明廷一直疏于打理河套和西域地区,瓦剌和土默特相继崛起,草原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更不要说是西域了。”

俞大猷和陆二都点头。

其实大明的疆域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很多人用明初的疆域图,来说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