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40节(1 / 2)

加入书签

这个流言同样严重伤害了张居正执政的合法性。

虽然流言不知道真假,但是皇室和张居正的嫌隙,京师百姓都知道了。

而群臣更是知道,在用辅政权力逼迫李太后撤去垂帘听政的张居正,和李太后身边的外戚势力必然还有一战。

在失去了皇帝这面旗帜,也失去了“忠君”这一层政治合法性后。

张居正只能从其他方面来寻找自己执政的合法性了。

东南的那一套“主权在民”他肯定用不了了。

君权神授也要少讲一点,以后小皇帝长大,或者李太后想要重新垂帘,君权都是影响张居正执政的巨大障碍。

这时候张居正只能开始提倡别的东西,比如“仁”,比如“信”,又比如“孝”。

特别是“孝”,作为家庭纲常的一部分,张居正提倡“孝道”和“父道”,这些作为传统道德的一部分,正好是用来对抗东南的“新道德”冲击。

这也让明廷成了保守士绅的旗帜,也有一些不满于东南“礼崩乐坏”的士绅,想尽办法逃到明廷这边。

传统的道德纲常中,“孝”的位置是最重要的。

张居正也是最提倡孝道的,他连续写了很多文章,就是号召弘扬这些传统道德,抵制东南“父不父、子不子、夫不夫,妻不妻”的现象。

现在张居正的父亲落入东南之手,就是对他构建的这套传统道德体系巨大的冲击。

如果张居正这时候改口唱高调子,说自己为了大明愿意牺牲家人,那之前他构建的传统道德就会立刻对他反扑,整个大明都会认为他是伪君子,是不孝子,是为了权位不惜牺牲父母的畜生。

那张居正不仅仅失去了执政的合法性,甚至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可是张居正要是和东南谈判,花费巨大代价赎回父亲,那整个朝野又会攻击他“公器私用”,又会攻击他为了一己私欲卖国。

这下子张居正就陷入到了一个两难的境地中。

历史往往就是这么神奇,有很多看起来轰轰烈烈的大事,发生了也就发生了,最后成为教科书中的一个事件。

这些大事听起来很重要,似乎影响了整个历史进程,实际上在时人眼中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而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影响天下的人心,最终以某些奇特的连锁反应影响整个历史走向。

就在张居正头疼如何处理自己亲爹的问题,他的儿子张敬修突然闯进了他的书房。

“爹!祖父要被放回来了!”

有点受凉了,头疼

阳谋

听到爹被放回来了,张居正的第一个想法竟然不是惊喜。

京师留言纷纷,张居正还在头疼怎么应对的时候,自己的爹就被放回来了,这速度也太快了!

张居正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也明白了老对手苏泽的想法。

这就是阳谋!

苏泽如此果断的将张居正的家眷送回来,就是为了离间张居正和明廷的关系。

如今京师肯定是流言纷纷,到处都在说张居正和东南勾结的事情!

可偏偏张居正还一点办法都没有!

亲爹可是被人家完好无损的送回来了,你总不能不接吧!

张居正只觉得头大,当年他从湖广返回京师的时候,就要带上父亲和大一家子人。

可张父性格执拗,始终不肯背井离乡,张居正也只能作罢。

如今又闹出这样的事情来,恐怕今年朝局都不得安宁了。

张居正叹息一声,阳谋之所以是阳谋,就是他也没办法拒绝。

现在爹已经送回来了,只能过去迎接了。

果不其然,张父被送回来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荆州被攻陷后,紧接着熊况得到了命令,将张府的人用快船沿长江而下,送到上海码头再用飞剪船送到大沽。

最后大沽派出一支部队,一路护送到京师城外!

这速度之快,只比明廷弄清楚湖广的情况慢上了几天!

如此一来,京师自然是哗然!

荆州巡抚徐学谟自杀殉国,你张居正的一家老小都完完整整的送回来了!

还说你和苏贼没有勾结?

一时之间,流言满天飞,甚至各种离谱的留言都必须要情报站散布,就在各种小报上流传开来。

甚至连张居正掌控的御史台也发生了动摇,有一部分御史也在上书,要求彻查刘世延在汉阳决战中的失误,清算湖广新军的问题。

一个阴谋论的言论迅速在京师发酵开。

湖广新军是张居正的老班底,刘世延又是张居正带兵打仗时候的老搭档了。

张居正平景王之乱后,就将军队交给了刘世延,然后从湖广返回京师担任中书丞相。

可以说是湖广新军就是张居正的班底,刘世延就是张居正在湖广的代表。

湖广新军得到了待遇,甚至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