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03节(2 / 3)

加入书签

日子呢?”

熊况说道:“高兄的‘后勤决定论’确实没错,这一次的徐州会战也说明了这一点,谁能以更小的成本将物资送到士兵手上,谁就能赢下战争。”

“但是这是从大局的角度出发的。”

“大局?”

熊况点头说道:“高兄说的是天下这个层次上的,是国家和国家争霸这个层次的,他说的没错,综合国力以及军事后勤的发展,将会决定国运的走向,就像是秦自商鞅变法后,就有了吞并天下之势。“

“但这都是大局上出发的。”

“秦自商鞅变法后,依然用了几代君主才完成了统一天下,这是为什么?”

李言恭摇头。

熊况说道:“因为仗,最后还是人打的。”

“我不认同高兄的观点,国力的强弱,后勤的补给,这都是大势,但是决定一场战争走向的,不仅仅有这些大势,还有人心。”

“这天下人之心,是通过一场场战争的结果而决定的。”

“所以秦在孝宣太后的时候,就已经吞并天下的能力和野心了,为什么还要经历三代君王才能成事?那还是因为当时的人心还不在秦并六国上,更在于在白起王翦之前,秦没有能够决定胜局的大将。”

“所以我认为,如今是一个名将大有作为的时代,也必定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

“我不愿意在情报司浪费时间,我需要去前线学习最新的作战方法,实践我的作战理念。”

李言恭看向好友,这一次和熊况的谈话,让他也极为震撼。

和高务观的宏观分析不同,熊况的想法更直接。

熊况说道:

“高兄有一句话说的没错,如今是千古未有之大变局。”

“我们东南的武器发展,正在一个重要的节点上。”

“武器?”李言恭只知道东南的火枪犀利,但是他一直在做后勤工作,并没有上过最前线的战场,所以对于武器的认知并不全面。

在他和大部分东南的军官看来,鸟铳和火炮是一种强大的武器,炸药更是攻城拔寨的利器。

熊况说道:

“历史上,武器的发展往往会给军队战术带来决定性的变革,而火枪和火炮的发展,也让我们站在了这个时代的转折点上。”

熊况说道:“就比如在春秋战国时代,骑兵和步兵取代了战车,成为战场的主力,这是因为冶炼技术的发展,让杀伤力更强的铁器走上了前台,笨重的木质战车面对铁器不堪一击,最后走下了历史舞台。”

“到了宋金战争的时候,铁甲骑兵成为金国的主战兵种,而宋发展出强弩来对抗。”

“在历史上,这些变革往往需要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的时间,但是这个时代,这个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了。”

“李兄,还记得我们刚刚参军的时候,鸟铳还是一种杀伤力比弓箭强的武器,但是那时候弓箭手依然在军队中有一席之地。”

“可随着鸟铳发展到火枪,无论南北,弓箭手已经没有了位置。”

李言恭点点头,当年高拱在南京训练新兵的时候,还有弓箭营,可是现在的明廷新军也都是火枪手了。

熊况又说道:“再比如在大沽决战之前,身穿重甲的骑兵依然被视作是对抗火枪手的希望,但是大沽之战后,明廷也知道了火枪的子弹可以击穿重甲骑兵的胸甲,笨重的骑兵冲锋已经无法突破火枪手和炮手组成的正面防线了,更不要说挖掘了战壕和拉上铁丝网的防御部队了。”

“就连在山东的李成梁,他也已经逐步减少了骑兵的训练,如今骑兵更是一种侦查用的斥候和佯攻辅助的兵种,南北都不再发展正面冲锋的重甲骑兵了。”

“这还是因为我们东南火枪的发展,让子弹能够击穿胸甲,让骑兵暂时退出了历史舞台。”

李言恭又点头。

熊况却又说道:“但是对于骑兵的运用,我还有不同的看法。”

“?”

熊况说道:“无论是我们还是北方明廷,在使用火枪手的时候,都是使用多排线列列阵的轮射方阵。”

“如今南北都称呼这种方阵是排队枪毙。”

李言恭点点头。

熊况说道:“这种方阵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只有方阵正面才有攻击力,因为方阵只有面对敌人才能射击。”

李言恭继续点头。

熊况说道:“所以我认为现在的骑兵发展方向错了。”

“骑兵在接下来的作战中,应该还能发挥作用,但不是装备重甲的重甲骑兵,也不是蒙元那种使用弓箭的轻骑兵,更不是现在我们军校中提出的火枪骑兵。”

“我认为骑兵就应该发挥其机动性,使用更轻乃至于不装备铠甲,使用近战武器绕过线列方阵的正面,从后方袭击火枪兵组成的线列方阵!”

“我认为,除非火枪射速进一步提高,或者更大威力的火器出现之前,骑兵依然在战场上有一席之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