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91节(2 / 3)

加入书签

还有用于海上确定时间的航海钟,用于工厂的报时钟,各种各样的钟表让东南的普通市民疯狂,更让外国商人也跟着疯狂。

葡萄牙在东南的贸易代表安东尼,看着那只用玳瑁制作成外壳,用黄金制造指针,镶嵌了宝石的精巧怀表,他可以想到这样精巧的东西运回欧洲,将会造成什么样的轰动。

没有任何一名国王和王后能拒这样的奢侈品,全欧洲的钟表匠都无法制造出这样的艺术品。

安东尼看着那高昂的价格,却想着自己能从这只怀表中得到更多,他迫不及待的要联系这只钟表的制造商,想要立刻买下这只怀表。

和安东尼一样,西班牙贵族黎盖斯,他看到了这只怀表后,立刻认定这只怀抱的拥有者应该是他们西班牙的那位伟大国王腓力二世,他也记下了制造商的名字,准备展会结束立刻去买下这只怀表。

离开钟表的展厅,梁孟元和罗兰佐来到了一座满是玻璃的展厅。

这唤起了罗兰佐的痛苦回忆,他正是带着满舱的威尼斯玻璃,想要在广州大赚一笔,最后却差点倾家荡产。

各种各样的玻璃制品,已经无法让罗兰佐高兴,但是他很快发现了引起他兴趣的东西。

一米长的望远镜,据说能够看到月亮上的山脉。

能放在桌子上的显微镜,能够看到植物的细胞壁。

海上使用的六分仪等等各种光学仪器。

罗兰佐神色一黯,他研究的疫病学就是靠着显微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几乎每一段时间就有疾病的病因被显微镜发现,而这一切曹望都看不见了。

曹望从鼠疫中提取的鼠疫杆菌标本存放在李时珍医学院的研究中心中,曹望亲自书写的手稿也被放在陈列室中。

梁孟元明白罗兰佐想的什么,他拍了拍他的肩膀让他跟上自己,两人又来到了下一个展厅。

任福和林安对于前两个展厅没有太大的兴趣,他们已经提前来到了第三展厅,这里是各种各样的机器。

从纺织机到各种连任福都说不上名字的机器,东南的工匠们似乎有一种热情,要将一切工作都用机器来代替。

在林安看来,这里大部分机器都没什么价值,但是两人依然看的津津有味。

外国商人们对于机器没有太大的兴趣,葡萄牙人安东尼和西班牙人黎盖斯迅速越过机器展厅,接下来是东南外销产品的展厅了。

棉布、丝绸、茶叶、瓷器,这些传统的出口产品就不提了,肥皂、火柴、高度烈酒、铁制日用品,这些东西也越来越成为东南的拳头产品。

林安的工厂在这个展厅也有一个小展台,用来展览他们工厂生产的各种火柴。

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这场博览会就成了东南工业品的展览会,而其他国家带来的展品中,除了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带来了一些半机械半手工制造的枪械之外,其余参与展览的国家,带来的都是农产品和矿产。

这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几个自称是暹罗的使者,他们带来的展览品竟然是一只孔雀和犀牛。

不过这种展品反而引起了百姓的围观,反而让暹罗小小的出了风头,就连报纸上都刊登了半个版面,介绍这个南方的国度。

就在百姓们流连忘返水晶宫的时候,一份来自琉球国的国书递交到了东南内阁面前。

首席大臣徐渭看到这份国书后,立刻召集内阁开会,虽然很快达成了一致意见,但是还是上报给了苏泽这个东南大都督。

苏泽接到这份国书,推迟了继续北上的计划。

琉球这份国书的内容很简单,但是内容足够劲爆,那就是琉球国主请求内附!

琉球曾经过上一段好日子,在明廷禁海的时候,苏泽利用琉球使臣的皮,用朝贡贸易做伪装,进行海外贸易。

那时候琉球是东亚最重要的港口,倭人、南洋人、西方人都会在琉球停靠,在这里交易。

但是随着东南开海,沿海的港口纷纷繁荣起来之后,琉球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东南自己的港口货物又多,交易方便,还有金融和法律上完备的服务,更是有东南舰船武装保卫港口安全。

谁还会在琉球做贸易呢?

琉球成了部分远洋船只中转停靠的港口,或者倭人商船进行零散货物交易的码头,失去了其对外口岸的优势。

可是那几年琉球也是过上了好日子,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过上了好日子,谁也不愿意去过苦日子。

而琉球本来就是行汉家衣冠制度,也是说汉语用汉字,其实和中华文化无异。

住在琉球岛上做一个土大王,和前往东南的城市生活,对于琉球那些有能力前往东南的上层人士来说,这道题的答案显而易见。

比如当年担任琉球朝贡使的林长青,早就已经在福州认祖归宗,重新换成了中华子孙,如今是经营着船队的大海商。

一开始还有些琉球的贵族不愿意内附,但是自从内附东南这个选项开始在琉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