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8节(2 / 3)

加入书签

党的感觉了。

这些私党结党营私,为了个人利益急功近利,还有些人干脆就是为了捞钱。

而张居正为了明廷中枢的控制力,纵容这些私党,短期内是强化了明廷中枢的力量,实际上等于埋下了更多的雷。

一群有能力折腾的贪官酷吏,远比庸碌的官员更可怕。

毕竟明廷已经有成熟的官僚体制了,大部分时候都能自我运行。

大明这个虚弱的病人,一剂猛药下去,说定更快的嗝屁。

此外张居正笼络地方,牺牲了中枢的权威,这让明廷地方督抚都支持新政,但是也制造了一群割据地方的势力。

其中最大的就是山东的李成梁。

这些问题,都在东南这个强大的敌人面前暂时压制了下去。

张居正需要李成梁在山东挡住东南,给他时间继续给明廷续命。

李成梁也需要张居正掌控明廷,给他一个稳定的后勤补给。

张居正也忌惮李成梁在山东的势力膨胀,却因为前线局势只能支持李成梁。

李成梁对明廷中枢权力也有野心,也忌惮张居正的影响力不敢有所行动。

可以说是东南的压力,将明廷各方势力团结了起来。

但是苏泽很清楚,这种平衡是极其脆弱的。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张居正去世不到半年,他所创办的新法就被推翻,虽然一条鞭法保留了下来,但是最核心的考成法却立刻被废。

实际上一条鞭法不过是增加财政收入的财政政策,考成法才是张居正进行吏治改革的变法核心。

没有张居正强硬的推进考成法,一条鞭法也只是暂时解决了财政问题。

果然在张居正死后,明廷的吏治更快的滑落,仅仅是财政收入的增加,反而是加重了朝廷对百姓的盘剥。

甚至没有了张居正的限制,他积攒的这点家底很快就被败完。

大明这名虚胖的病人,苏泽只需要要让他跑起来,他很快就能力竭倒下。

苏泽微笑着看着地图说道:

“我这次来徐州,不是要打下多少地方,而是要让李成梁动起来。”

苏泽抵达徐州之后,先是检阅了第五旅,紧接着又多次发表演说,激励第五旅士气,造成要进行北伐的动向。

李成梁虽然不相信苏泽就靠着第五旅就要北伐,但是在大沽之战中被打怕了的他,还是谨慎的拉着明廷新军开始布防。

李成梁在山东南部建造的防线,主要集中在邹县到鱼台县这一段。

鱼台县和沛县相望,邹县则是徐州北上的要道,李成梁在这条防线上建立了诸多的棱堡,并且建立了一路烽火台。

李成梁亲自前往鱼台,巡视了鱼台的棱堡之后,又在鱼台召开了会议。

“大统制!我三镇新军都已经布置到位了!”

李成梁执掌三镇新军之后,也不避讳提拔自己的儿子,他也仿效东南设置参谋处,将自己的儿子李如松调任到身边,担任参谋处长。

而李成梁的职位是明廷的新军大臣,兵部尚书,都督山东军政诸事。

如今三镇新军的军官,在公众场合都称呼他为“大统制”。

李成梁检阅了前线,心中十分的满意,东南在秋天发动的攻势必定不会持久,只要撑到了冬天就能挡下这一波攻击。

靠着和朝鲜倭国贸易,李成梁也囤积了不少粮食和物资,他自认为撑到冬季没什么问题。

李成梁高兴的说道:

“我军防线固若金汤,诸位再坚持一下,只要守到冬季,就可以回济州城过年了!”

接着李成梁又说了几句勉励士气的话,就让手下立刻前往各地驻防。

等到众人散去,李如松这才说道:

“父帅,河南那边?”

李成梁阴阳怪气的说道:“我这个新军大臣只是都督山东,河南与我何干?”

李如松立刻明白了父亲的意思。

自从李成梁出任山东之后,就和转任河南巡抚陈以勤不对付。

陈以勤这个山东总督,也可以说是被李成梁挤走的,而现在明廷新军的粮食调拨,都要从湖广取道河南,陈以勤虽然没有故意拖延,但是也经常不能按期将粮食送到。

除此之外,陈以勤到任河南之后,也开始编练河南的新军,这自然也要和李成梁争夺物资。

徐州北上还有一条路线,那就是沿着泗水向西,突入河南地界。

很显然李成梁是不愿意管河南死活的,如果陈以勤挡不住东南,那他这个新军大臣也不介意再多管一个河南之地。

前提自然是明廷撤去陈以勤这个河南巡抚,让他李成梁总领河南军民两政。

阳谋

“大都督,沛县和徐州之间的铁路已经快要完工了。”

苏泽从第五旅出来,立刻去了铁路司的施工现场。

如今工部铁路司筹建的两条铁路,徐州铁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