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6节(2 / 3)

加入书签

张氏极为羡慕。

诗会结束之后,张氏单独留下了迟弘谟的妻子胡氏。

胡氏是小门户出身的,本身对于诗词也没什么鉴赏能力,对于诸位夫人所做的诗,也只能跟着喊几声“好好好”。

胡氏不知道这位主司夫人为何要单独留下自己,紧张的捏着衣角。

张氏的态度非常亲近,拉着胡氏说道:

“最近家中可有什么难处?”

胡氏连忙说道:“家中一切安好,没什么难处。”

张氏点头说道:“外子临行前,让我关照好迟进士家中的事情,若是家中有什么麻烦事,直接找我就是了。”

胡氏看着雍容的张氏,又想到了自家丈夫在外面的风流韵事,神色突然一黯。

张氏也是极擅长察言观色的人,她立刻问到:“这里没有外人,我们说点女儿家的贴己话。”

胡氏有了倾诉对象,将丈夫在外的那些事情说了一番,张氏立刻说道:

“这可不行,迟进士是我东南第一批进士,前途远大,若是因为这些私事不检,耽误了前程可怎么办?”

胡氏立刻急了,问道:“姐姐那可要如何是好?”

“我教你一些方法。”

胡氏激动的说道:“多谢姐姐赐教!”

广州这边,沈一贯和迟弘谟登上了前往安南的商船。

官办与私营

南京,苏泽难得走出大都督府,来到内阁参加会议。

能够让苏泽前往内阁的,自然是关系到东南发展的大事了。

从福建赶回来的方望海,正在读着户部统计的数据。

“官办铁厂制造的钢铁占据了我们东南钢铁产量的七成以上,但是利润普遍低于民间的铁厂,原因还是官办铁厂的用人成本高,产品大多都是平价卖给工部、陆军部和水师部,产品利润也低。”

“而官办铁厂生产的民用产品普遍竞争力一般,特别是在海外贸易的部分,民办铁厂的份额正在上升。”

方望海手里的这份报告,是户部官吏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统计出来的。

在没有电子计算机的时代,这些数据都是通过算盘打出来的。

在苏泽看来,这份数据相当的粗糙,统计分类也很笼统,但是已经是这个时代最高水平了。

现实不是游戏,苏泽的外挂也无法和某些历史模拟游戏那样,随时可以查看报表。

这年头在整个世界上,除了东南,就连明廷都没有这么多能写能算的行政人员。

更不要说如今欧罗巴还普遍在用包税制度来收税,这些国家根本没有任何经济统计的能力。

东南能够完成这些统计,还是靠着当年方望海在南直隶浙江搞钞关税积累的人才,再加上苏泽大力推广算学,在各级学校开设算学课程的结果。

可即使这样,户部能统计的也只有钢铁、武器、水泥这寥寥几个经济指标,这还是因为这些行业在如今算是“高科技”行业,能够生产的工厂并不多,所以户部还能有能力统计。

像是棉布、丝绸、玻璃,这一类的民生产业数据,户部已经没有能力统计了,只能通过市舶司的数据估算进出口额。

苏泽向户部要这些数据,自然不是心血来潮。

苏泽掌控的东南,已经不再是一个农业国了,而是一个正在迈向工业化的工业国了。

轰鸣的蒸汽时代已经快要到来,东南的钢铁产量在这半年时间已经翻了一番。

就连苏泽都被如此恐怖的工业化速度给吓到了。

一手推动工业化的苏泽也没有想到,这辆工业化的快车是如此的迅猛,拉着东南开始狂飙猛进。

由于苏泽散播的先进技术,给生产端带来了快速增长,如今东南一些工业部门甚至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

这个结果是苏泽绝对没有想到过的事情,可仔细想想竟然也很合理。

在这个全世界都在木质帆船,大部分国家都还在用棍棒刀剑厮杀,一些落后地区连铁器时代都没有进入的时代,东南生产的这么多钢铁,根本就没有市场!

东南这些钢铁厂生产出来的钢铁,到底卖给谁啊?

如果不是正在开工的徐州铁路和苏松铁路,拉动了钢铁消耗,一些炼钢炉都要熄火了。

这时候苏泽也只能重新从大都督府走出来,和内阁商议如何应对钢铁业的问题。

即使是内阁汇聚了整个东南最顶尖的人,面对这个问题所有人也都束手无策。

这是古今中外都从没有遇到的问题?

谁会想到钢铁竟然会过剩啊?

谁能想到如今一把钢制锄头的价格,还不到一名纺织工人一个月的薪水!要知道以往一把农具的价格抵得上农户一半身家,一把锄头传三代不是说着玩的!

≈lt;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