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0节(1 / 3)

加入书签

解决了自家的问题之后,达观带着张云表开始巡游南直隶的寺庙道观。

这年头大部分的寺庙道观都在山上,张云表跟着达观是苦不堪言,整日不是跋山涉水就是风餐露宿。

僧道司的观政进士张云表想到自己原先在南京喝茶看报的日子,又想到如今凄惨的生活,反思自己是不是招惹了什么脏东西,以至于沦落至此。

虎丘山寺这个大地主退出诉讼,铁路公司又请了当地有名的大讼师方镜应诉,很快就将这些诉讼一一化解。

扫清了征地的障碍之后,苏松铁路终于到了动工的日子。

而就在东南这边忙着各种工程的时候,张居正在缓解了京畿地区的钱荒之后,立刻开始执行一条鞭法和考成法。

其实一条鞭法并不新鲜,就是将所有的实物征收的田亩赋税和徭役折算成银子,将实物赋税改为货币赋税。

这样做的好处自然也有,比如统一财政征收的口径和税率,减少实物征收的成本和腐败。

在征收实物税的时候,官府会要求百姓送粮食的品质,稻谷必须是没有砂砾秸秆的好米,税吏还会故意压低品质,让百姓多缴赋税。

而将粮食和各种实物赋税运到京师,同样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粮食是会腐败变质的,而长途运输的损耗也是超乎想象的,更不要说沿途所过上下其手,又不知道要贪污多少。

一条鞭法改成统一征收货币,自然可以减少其中腐败和损耗,约定好税率后也可以让百姓少受点盘剥。

但是张居正也知道现在情况特殊,如今是战时,粮食有时候比金钱还要重要。

所以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分成两鞭子。

对于北直隶、山西、湖广、河南、山东这五省,采用折算粮食征收的一条鞭法,所有苛捐杂税都折算成粮食,征收以后运往京师。

对于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和辽东,则使用银钱征收,将赋税折算成银子送到京师。

同时张居正还加强了考成法,对履行新政不利的官员,一律通过考成法罢黜,并且对下级官员都设立了考核目标,并要求将目标分解到县。

同时张居正还下令裁撤冗员,强行要求各级官府都要裁撤一部分吏员,减少官府日常开支。

张居正这么一番折腾,明廷这台老破机器竟然开始转动起来。

但是从京师到地方,不满张居正的力量也在不断积累。

就在张居正如日中天的时候,第一波试探攻击到来了。

道魔增长

让张居正没有想到的是,向他发起了进攻的不是京师的其他大臣,不是御史,不是外戚,也不是宦官,而是山西的几名被裁撤的衙役。

关中这个地方,由于气候变化、荒漠化和水利设施的老化,如今已经算不上是粮仓了。

陕西在大明治下的诸省中,能够自给自足就不错了,有时候还需要其他省份周济。

这两年陕西的日子不好过。

先是关中大地震,大量百姓流离失所,就连陕西官员都被震死了一大片,而明廷的救灾工作又缓慢又腐败,至今地震中心的华州地区还是一片废墟。

紧接着又是上皇迁播到西安,秦王为了供养皇帝耗尽了家财,等到嘉靖走后秦王又加紧了对陕西百姓的盘剥。

天灾加上人祸,让陕西百姓本来就不太活得下去了。

张居正推进的考成法,要求各省各府各县的衙门,都必须要裁撤一定数量的“冗员“,淘汰掉一些末尾的官吏。

王二用,是陕西澄城县人,他为人仗义疏财,在县里很有威望。

去年关中又是大旱,王二用自家耕种的田地绝收。

王二用散尽了家财,给自己捐了一个县衙衙役的职位。

按照正常的发展轨迹,王二用可能被县衙这一口大染缸给染黑了,变成了一个盘剥百姓的恶衙役。

也有可能他保持本心,在县衙勉强糊口混个日子。

可王二用撞上了考成法。

王二用今天一上衙门,就被喊到了上司丁典史的房间。

“王衙役,有人检举你受贿。”

丁典史将一份画押的文书递给王二用,王二用并不识字,他根本看不懂这份文书上的字。

他立刻辩解道:“大人,俺冤枉!”

丁典史却严肃的说道:“张丞相三令五申,要求地方官吏廉洁奉公,你这样的人败坏官府声誉,没有将你投入监牢就算是县太爷恩典了,你还敢喊冤!”

王二用看着正气凛然的丁典史,又想到自己为了打通他的关系,给他送了那么多银子,甚至还将妹妹嫁给他当小妾,越想越是来气。

丁典史却自顾自的说道:

“县太爷开恩,只需要你将赃款退到县衙,就不追求了。”

王二用咬着牙忍着怒火问道:“不知道小人要退多少赃款?”

丁典史假装看了看供状说道:“也不多,就是十两银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