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6节(2 / 3)

加入书签

“我来帮你吧。”

庞新跃身材高大,接过了汤显祖手里的文书,接着说道:

“你是随你们吕主司来开会的吗?我听说你们预算又超了,侍郎大人可是大发雷霆啊。”

汤显祖叹气说道:“我们吕主司不来了,他让我来参加这次预算会议。”

“什么?”

庞新跃又是同情又是羡慕的看着这位年轻的同年。

“没想到你们吕主司对你这么信任?这么快就把这样重要的公务交给你?我到户部观政一个月了,还在跟着老吏学习怎么用算盘呢。”

汤显祖没有接话,从昨天同游踏青,他知道庞新跃这样才是观政进士的常态。

向户部这样的大部,光是将各部门主官和重要官吏认全了,就需要十天八个月。

然后是熟悉部门规章制度,学习办事流程,像是户部刑部工部这一类的技术部门,还要学习相关的知识。

比如户部要学习算学和账房知识,刑部要学习刑律,工部要学习营造知识。

随意大部分人都是在“观”政,一边学习一边看着部门如何运转,别说是具体实务了,就连日常工作都没上手。

像是汤显祖这样一上来就独挑大梁,到处代替吕钢开会的观政进士就他这么一个。

“这次我们霍主司也要参会,到时候说不定我也有机会旁听呢!”

庞新跃激动的说道。

汤显祖这才想起来,庞新跃是户部金融司的观政进士。

金融司是负责监督金融市场的部门,汤显祖皱起眉头,这么说苏松铁路真的要用民间公募的方式来筹资了?

汤显祖更是皱眉,如果用发债的方式建设苏松铁路,那户部必然要求这条铁路尽快盈利,这样才能偿还债务。

户部肯定要进一步压低建设成本,今天又要好一番扯皮了。

汤显祖只能打起精神,走进了预算审议的议事堂。

与此同时,正在吏部文选司喝茶的顾宪成,突然接到了上司的命令,让他去内阁汇报工作。

自己一个观政进士去内阁汇报工作?顾宪成立刻激动起来,快速整理好仪容,迅速从吏部出来赶往内阁。

绝知此事要躬行

等顾宪成匆忙赶到内阁的时候,众大臣正在茶歇。

比起大都督府的寒酸,苏泽对东南的内阁可以说是非常大方了。

内阁也是占用的明故宫的旧宫殿,但是和明廷的内阁比,起码是好好装修过的。

大明的内阁虽然权重,但是因为这个部门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办公条件一直很艰苦。

历代明廷首辅也没人敢提要整修装修内阁,法理上明廷内阁不过是皇帝的辅助决策机构,也就是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这样的机构需要多好的办公条件?

明廷内阁甚至冬天还会漏风,夏天还会漏雨,就算是能够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往往也会为了明廷的政治正确不肯修内阁。

而且明廷的内阁辅臣是挤在一起办公的,为的自然是体现内阁无私的态度,也是明初为了防止权臣把持内阁,而在制度上做的设计。

实际上这种设计屁用没有,把内阁变成一言堂的内阁首辅数见不鲜。

在一栋破房子办公,就能显示内阁辅臣们清廉了?

但是东南的内阁,法理上就是大都督授权出来管理国家的人,作为整个东南最核心的要害部门,自然不能太过于寒酸。

这一片殿宇就在举行制宪会议的水晶宫边上。

还保留了中式建筑的骨架,但是屋顶都翻修过,窗户也换上了透明的玻璃。

每一名内阁大臣也都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区域,还有他们的私人署官和署吏,还有自己独立办公房间,甚至还有一个可以散步的小庭院。

在休息的时候,内阁大臣则会聚集在一间明亮的大堂中休息,这就是给内阁大臣们提供互相交流政务的机会。

一开始的时候,何心隐这种比较孤僻的大臣还是不喜欢参加茶歇。

但是他很快发现,在茶歇的时候大家相互讨论政事,相互碰撞的观点,偶尔也会启发自己。

而这些交流机会,往往就能将一件事推进下去,慢慢的他也会定时放下手头上的工作,去参加内阁大臣们的茶歇。

今天内阁茶歇,首辅徐渭正在拿着一把折扇,品评这把扇子上大都督亲自提的字画。

教育大臣申时行跟在徐渭边上,也在观赏这把苏泽亲笔提写的扇面。

司法何心隐只是低着头,一边吃着茶饼,一边看着最新的报纸。

交通大臣胡宗宪此时不在内阁,正在淮北准备重修运河。

财政大臣方望海在巡视福州,此时也不在南京。

而监察大臣谭纶才等到调令,还在广州,向继任者白知府交接政务。

这位在苏泽童生时代就担任南平知县的白大人,靠着经营广州的成绩,成功晋升为广东巡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