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9节(2 / 2)

加入书签

头,苏泽也亲自撰文批判“金融过热”。

杭州最大的玩钱的,不就是自己吗?

于宗远现在也已经三十多岁了,不再是以前那个铁憨憨了。

他想到了戏文中很多开国功臣的下场,又想到了自己的大量财富,产生了“狡兔死走狗烹”的危机感。

今天于宗远刚刚看完了一出有关刘邦的新戏,将的就是萧何为了让汉高祖刘邦放心,故意自污败坏自己名声的故事。

于二公子福至心灵,想到了亏钱自污的办法!

于二公子刚刚回到家,就有找投资的人登门拜访。

来人是胡公公手底下的一名叫做林安的实验助手。

林安也是当年在南平的时候,于二公子送到胡公公麾下的。

胡公公在实验室制造火柴成功之后,颇具有生意头脑的林安,就以技术入股分红的建议,请求胡公公将火柴制造技术教给他。

拿到了技术之后,林安就找到了于二公子,他惴惴不安的带着一份计划,准备向于二公子解释火柴将是多么赚钱的产业。

可等到林安拜见了于宗远之后,讲了半天,从没有下厨升火的于宗远,根本意识不到火柴的便利性。

于宗远看着林安说道:“你这个火柴厂,投资大吗?”

于二公子的风险投资(二)

林安心里咯噔了一下,火柴这东西看起来简单,但是涉及的工艺很复杂,对雇工的要求也很高。

林安已经绝望了,他老老实实的说道:“于公子,这火柴厂投资可大了,至少需要这个数字。”

林安举起五根手指,他已经测算了很久了,只要节约一点,一开始不要搞太大的规模。

配置火柴头可以自己来制备,只需要几个普通雇工来给火柴杆装药,火柴厂就可以开出来了。

只要能够让于宗远看到了火柴的利润,那以后于宗远就能追加投资。

想到这里,林安立刻竖起五根手指,他本来想要对于宗远说,只需要五百两银子就能开出来了。

但是五百两银子已然是一笔巨款了,一名熟练的纺织工人,一年的薪水也不过十五两银子。

林安给胡公公做实验助手,冒着实验室爆炸的风险,一年收入不过二十两银子。

五百两银子,就是林安不吃不喝二十五年的收入。

这也是为什么林安要找于宗远拉投资的原因。

于宗远皱起眉头,什么?五千两银子?

和捕鲸业的暴利相比,五千两银子,对于宗远来说并不是一笔很大的数字。

不过他看向林安,当年就是他推荐林安给胡公公当实验助手的,他对于林安的能力也是很信任的,万一这火柴厂真的能赚钱呢?

那岂不是和自己亏钱自污的想法背道而驰了?

于宗远决定好好询问一下,这火柴厂的投资风险到底如何。

于宗远咳嗽了一声说道:“林安,这笔钱对我来说也不是一笔小数目,你和我说一说,这火柴厂赚钱的机会大不大?”

林安本来信心满满,准备拍胸脯说“十成十”能成功。

但是他看向于宗远,想到当年于宗远推荐他去胡公公手下的恩情,又患得患失起来。

万一自己害的于公子亏钱了,那岂不是辜负了于公子的恩情和信任?

林安咬了咬牙,决定还是实话实说。

“于公子,这火柴是新事物,也不知道百姓能不能接受。”

“除此之外,火柴厂需要很多药剂,很多药剂都是有一定危险的,有些药剂还很容易燃烧,火柴厂也是有一定风险的。”

林安决定实话实说:“于公子,我只有三成把握。”

林安其实有五成把握,但是他想到了于宗远的恩情,故意少说了两成把握。

林安已经决定了,如果于公子不愿意投资,那他就去变卖家产,怎么也要将这火柴厂办起来。

听到只有三成把握,于宗远却眼睛发出亮光。

好呀!三成把握!

于宗远立刻握着林安的手说道:“你这火柴厂!我投了!”

林安目瞪口呆的看着于宗远,他想过被于宗远拒绝,也想过和于宗远讨价还价,却没有想过于宗远会这么爽快的答应下来。

接着于宗远说道:“你随我去账房,这五千两银子府里也没有现银,让府内管事给你开个条子去杭州城内的钱庄支取好了。”

“是。”林安抬起头,他惊恐的问道:“五千两?”

“还嫌少?”

“不不不,是太多了,于公子,我想说的是五百两。”

≈lt;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