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7节(2 / 3)

加入书签

门子弟募兵作战,明廷往往会立刻确认,给领兵勤王的将门子弟加官进爵,将他们的军队确认为正规军。

每一次边境有事,都有大量的将门子弟带领家丁和私兵,从老家前往京师效忠皇帝,皇帝也会赐予他们相应的职位,就算是没有遭遇作战,也会给他们赏赐,或者干脆将他们编入正规军。

而对于文官和士绅募兵办团练,明廷的态度则要防备的多。

比如之前南直隶倭乱的时候,状元沈坤在淮安老家丁忧,看到倭寇四起就散尽家财组织乡兵作战,但是在倭乱平定之后,沈坤很快就被人构陷,被锦衣卫抓捕押往京师处死。

而苏泽早期起事的时候能募兵,靠的还是挂靠在福州市舶司衙门和方望海的钞关厅下。

明廷对于将门,并不担心他们募兵作战,甚至李成梁这种手底下上千家丁的,明廷反而会委以重任,甚至给他的家丁承担军费。

但是文官或者士绅募兵,则会被怀疑要搞地方割据,往往会重拳出击严厉打击。

长期以来,就形成了武将出将出兵,士绅出钱出人节制的制度。

山东本来就是卫所遍地,比如戚继光就是山东人,他就是济宁府的卫所世代千户出身,中了武举之后开始自带干粮抗倭,然后被委任为参将。

何受中也是这样的情况,他家是兖州府任城卫的世袭千户,家中有良田上千亩,从小就喜欢在山东结交豪侠。

在东南起事之后,何受中也感觉到了大乱将起,立刻开始募兵。

等到徐州一丢,山东就成了和东南拉锯的前线,兖州知府更是直接给何受中拨钱,让他扩大团练人数,保卫兖州府。

何受中手下有五百多人的乡勇,这些人骨干都是他结交豢养的家丁,战斗力比不上三镇的新军,但是比卫所兵可要强多了。

和李成梁的态度一样,这些兵都是何受中的宝贝疙瘩,所以何受中还给他们购买了鸟铳,训练他们使用鸟铳作战。

而李舜臣所在的连队,就是在进入山东境内后,被何受中的部队伏击。

李舜臣他们这个小队和连队大部分失散之后,又被何受中继续拦截,没办法直接向南返回南直隶了。

要不是木下藤吉郎机警,发现了山中的埋伏,他们可能就全军覆灭了。

南下的路走不通了,李舜臣召集小队的人一起开会,商讨接下来要怎么返回南直隶。

小队中的其他汉人士兵也都是新兵,这段时间都是李舜臣在领导小队。

围拢在篝火边上,众人看向李舜臣,士气都有些低落。

这时候负责侦查的木下藤吉郎从林子里钻出来,他将对着李舜臣说道:

“李君,北方有一座大城,我们是不是走错路了?”

李舜臣则在地上画着地图,他抬起头说道:“大城距离这里有多远?”

“大概十几里路的样子。”

“那就没错了,那座大城应该就是济宁州城了。”

“什么?”

众人倒吸一口气,明廷在济南州城内囤驻了三个协的新军,这样的重要情报自然瞒不住东南的情报网络。

李舜臣他们虽然是基层士兵,但是东南新军的作战会议是开到连一级的,重大的敌军情报都是告诉基层士兵的。

让士兵知道为什么打仗,让士兵自己思考怎么打仗,而不是用欺诈的方法让士兵送死,这就是东南军队基层比明廷军队更有主观能动性的原因。

济宁州城距离自己只有十几里,东南新军的士兵也是人,自然也会恐惧。

李舜臣站起来,众人都看向他。

这段时间李舜臣已经得到了小队的信任,成为这支小队的队长。

看到他要发话,众人都闭上了嘴巴。

“运河沿岸的大城,应该就是济宁州城了。往南的方向已经被明军堵死了,那我们现在只有往北了,绕过济宁州城,沿着大运河继续北上。”

“往北?”

众人看向李舜臣,都觉得他已经疯了。

李舜臣说道:“现在山东和南直隶之间都是明军,而且明军正在坚壁清野,我们根本没办法通过。”

现在李舜臣都怀疑自己连队追击的那支匪盗,就是明军士兵假扮的,故意将他们引入了山东的包围圈。

明廷和东南交手多次,自然知道东南的渗透战术厉害。

现在整个交界线都被封锁,商旅断绝,甚至居住在山东南部的百姓,都被强行前往山东其他地区。

这样一个无人区,想要硬闯肯定会被发现。

李舜臣说道:“向北,我们没有地图,但是只要沿着运河就能到天津,我们东南在大沽有棱堡有码头,只要到了大沽,就能乘坐船返回东南了。”

天津?

众人听到这个消息,都立刻绝望了,从山东南部到天津,这是多远的距离啊!

可是李舜臣说的也没错,他们这个小队没有地图,想要绕行明军的封锁线根本不可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