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3节(2 / 3)

加入书签

张永绪连忙带着达观来到了一间静室,他一改刚才病重的样子问道:

“不知道达观师傅有什么要事。”

达观也佩服这位张天师装病的演技。

达观淡淡的说道:“辩经这种事情,不过是走走过场,经义辩论的再好,也无法改变别人心里的想法。”

张天师对这个年轻的和尚又高看了一眼。

现在已经不是汉唐时代了,那种高僧大德,道家高人一段辩经,就能让人诚心拜服的年代了。

各门各派的经义发展到今天,早就已经非常完备了。

一个宗派内部,一个观点的不用解释,都能分出好多个流派。

无论是佛门还是道门,其实对经义的发展都已经到了瓶颈,根本辩论不出什么新东西来。

达观能辩经胜利,是因为他才思敏捷,又结合了一些诡辩的技巧。

其中的漏洞不小,只不过因为是现场辩经,所以龙虎山弟子才没能反应过来。

达观辩经胜利,却没有因为这个沾沾自喜,张天师感慨东南果然人才辈出。

达观说道:“不过大都督让我给您带一句话。”

“什么?”

“我东南有真经。”

“什么?”

这句话没头没脑的,张天师疑惑的看着达观。

达观淡淡的说道:“我东南有更早的《道德经》,比初代张天师所注的《道德经》更早的版本,埋在地下汉初版本的真经。”

“什么!”

这下子张天师彻底失态了!他不再是刚才那副病殃殃的样子,而是一把跳起来抓住达观。

达观闭着眼睛,按照苏泽的吩咐,背诵了两句。

张天师一屁股坐在地上,喃喃说道:“怎么可能!”

也不怪张天师失态。

正一道的宗教核心,就是初代天师张道陵认为的,“道者,天下万物之本也。”

其主要思想,就是把“道”人格化为“太上老君”,强调道教是至高无上的神圣的真教,不容任何人冒犯,把“道”人格化和神格化,使带有神学色彩的“道”成为主宰人世的至上尊神。

用“道”、“一”、“老子”三位一体的神学“道论”体系来完善原始道教思想。

这也让天师道比起其他宗派,具有更强的组织力。

张道陵作《老子想尔注》来评点《道德经》,确定了早期天师道的理论框架。

这一切的基础,就是《道德经》。

可是张道陵的《道德经》,是汉代整理的,而汉代经过了秦末战乱,很多典籍都失传了。

比如儒家的典籍,在汉代就分裂为古文派和今文派。

张道陵的神学框架,老子的地位又非常崇高!

也就是说,老子的《道德经》,算是正一道的根基。

如今苏泽号称手里有真经,这等于推翻了正一道所有理论框架,彻底否定了张道陵的《老子想尔注》

若是真有埋藏于地下,和当今版本不同的道德经出土,那正一道的根本就会被摧毁!

达观说道:“真经还在地下。”

张天师吸了一口气说道:“我愿意归顺东南,遵从大都督敕令。”

佛法入草原

索南加措带领侍从,从拉萨出发,穿过了瓦剌控制的青海地区,经历了诸多艰险,终于抵达了板升。

这位格鲁派的领袖人物,如今才二十岁,他被认定为灵童转世之后,七岁受戒后,就在格鲁派的重要寺院哲蚌寺第12任法台。

虽然年纪轻轻就出任如此重要的职位,索南加措在佛法的悟性也相当强。

可索南加措却充满了对未来的忧虑。

对普通信徒来说,宗教似乎凌驾于一切之上。

但是在宗教领袖们的心中,在宗教之上还有更重要的东西——政治。

那自然要和当今藏地的局势有关了。

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在西藏弘传教义时,获得了当时西藏地区统治者帕木竹巴政权的青睐。

格鲁派早期创建的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都是在帕竹政权首领和家臣的资助而成。

但花无百日好,天无百日晴,十六世纪初期帕竹政权逐步衰落,自己的一亩三地都快混不明白了,哪还有闲工夫继续支持格鲁派?

而敢于和帕竹政权叫板的仁蚌巴、辛厦巴(藏巴汗),所信奉的都是噶玛噶举,对于打击格鲁派一直都是不遗余力。

若是帕竹政权彻底垮台,那噶玛噶举肯定就会取代如今格鲁派的地位。

这自然是索南加措不愿意看到的。

≈lt;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