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7节(2 / 2)

加入书签

景王迷途知返,返回德安藩王府,陛下还能顾念骨肉之情。若是负隅顽抗,王师定要踏破武昌!”

张居正这话说的威风凛凛,徐学谟连忙说道:“朝廷英明!陛下仁德!”

但是接下来张居正并没有立刻前往武昌平叛,而是先回了荆州老家祭祀祖宗。

如今的张居正,不到三十岁就入阁担任内阁大臣,现在又亲自带领朝廷大军平叛,担任五万朝廷大军的统帅。

衣锦还乡,又怎么能锦衣夜行呢?

张居正大张旗鼓的祭祖,搞得整个荆州侧目。

徐学谟心中有些不满,军情紧急张居正竟然还不进军,现在已经四月份了,湖广再拖一天就耽误一年的农时,湖广是真的拖不起了。

好在张居正还是知道顾全大局的,他完成了祭祖仪式之后,就立刻带领军队向东,沿着长江进攻湖广的治所武昌。

赵贞吉听到张居正进军的消息,连忙带领军队撤退。

可景王仓促起兵,在武昌又不得人心,虽然号称八万大军,但是真的能打仗的并不多。

而张居正的自从上一次败退徐州之后,一直在徐州练兵,全军也都用上了火枪。

从新务运动开始之后,明廷在各地办理火枪工坊,质量虽然还是比不上东南,但是已经比过去强不少了。

与此同时,襄阳的明廷水师也沿着汉水东进,和荆州水师一起,从水路直逼武昌。

赵贞吉并没有统兵的才能,他先是在华容大败,紧接着带领景王军队撤往赤壁,又被荆襄水师大败,带领不到一万残兵逃亡武昌。

张居正带领水陆大军进军江夏(汉口),遥指武昌城。

武昌城内的景王终于开始慌了,他拉着刚刚带领残军逃回来的赵贞吉问道:

“赵阁老,现在该怎么办啊!”

赵贞吉面若死灰,他也没想到明廷面对东南那么拉胯,可是对付景王竟然如此凶狠。

早知道朝廷你这么强,就不投机景王了!

赵贞吉欲哭无泪,他拉着景王说道:

“为今之计,只能拖住,逼迫朝廷议和了!”

景王却跳起来说道:“孤不议和!”

“不行!孤要投东南!”

安南故土,自古以来

景王在皇室长大,他虽然贪财,虽然好享乐,但是他懂得皇室斗争的残酷性。

在之前景王虽然和裕王明争暗斗,但是并没有参与到最终夺嫡中。

朱明皇室的内部斗争也是很激烈的。

本来景王如果好好的在德安,他这种就藩的王爷只要不犯大错,基本上都是能善终的。

可是景王既然已经奉诏起兵,那性质就和宁王之乱一样了。

宁王的下场是什么?

明武宗在通州处死朱宸濠,除宁王之藩。

至于张居正所说的政治承诺,成祖起兵的时候还不是说清君侧呢,最后建文帝不也是下落不明了?

历朝历代,起兵夺嫡还能善终的一个都没有!

景王并不傻,他很明白投降的下场。

既然这样,那还不如投东南呢!

苏泽用人从来不拘泥于出身,朱明宗室还被委任为凤阳太守呢?

而且苏泽对凤阳的皇陵,对南京的皇宫,包括在京师的时候对紫禁城都没有破坏过,景王觉得自己这份才能,如果还能带兵去投,也该被苏泽委以重任。

赵贞吉如今方寸大乱,听到景王这么说竟然也开始思考起来。

景王起兵战败,景王说不定不会立刻被处死。

新帝登基,肯定也不想背上一个杀弟的千古骂名。

但是自己这个为景王出谋划策,领兵作战的人肯定是死定了。

更不要说请上皇册封景王都督湖广的馊主意,就是赵贞吉提出来的。

所以赵贞吉是必死无疑的。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投了东南,好歹能够保住性命。

而且赵贞吉还有一个想法,如今东南新军在九江就有驻军,只要沿着长江就能抵达武昌。

如果自己能献出武昌城投降,这样的功劳也可以在东南换到一份立身之本了吧?

≈lt;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