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2节(2 / 3)

加入书签

集在一起。

这些汉人都是边境地区的百姓,是被蒙古人抓到板升来的。

一开始的时候,俺达汗还表现出对汉人的优待,在板升附近给汉人授田,不少人还分到了土地。

周盛自家的土地早就被大明军卫侵夺,他给这些军卫种田辛苦一年,收获的粮食还不够全家吃的。

他们这些失地的百姓,除了要给军卫种田之外,还经常被征调为民夫。

周盛有了田之后,将家人从老家接到板升的。

给蒙古人种田还是给大明种田都是种田,当时给蒙古人种田还能存下余粮,周盛自然知道怎么选。

他不仅仅将家人都接到了板升,还将不少同乡也带到了板升。

只可惜好日子还没有持续多久,俺达汗的轻徭薄赋政策就到期了。

为了支持俺达汗对明廷的战争,周盛他们被包税给了汉人掌印官,这些汉人可要比蒙古人收税要狠多了。

周盛全家老小只有五亩的薄田,却被税官登记为十亩的上等水田,还被等级为上等户,需要缴纳五税一的税负。

除了田税之外,周盛每年还要向包税官缴纳一条马腿(四分之一匹马)的马腿税,还要向蒙古人提供青草饲料一仓。

如此高额的税负,根本就不是周盛能承受的起的。

这时候,“贴心”的汉人掌印官又找上门来,让他用自己的土地抵税。

周盛失去了土地,成为汉人掌印官的契约佃户,日子变得比在大明的时候还糟糕。

周盛今天召集同乡聚会,这些都是没有土地的契约佃户,在草原上的地位和奴隶差不多。

他们一年到头耕作,却还要忍饥挨饿。

俺达汗要修建宫殿,他们就要去搬运石材,不少人都在去年死在了搬运的路上。

周盛看着这些被他带来草原的同乡,他低声说道:“再留在板升只有死路一条,我听说五原城主是汉人,正在给汉人授田,我们去五原城吧。”

众人议论纷纷,五原城授田的消息在板升已经传开了,可是穿越草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更何况他们都是契约佃农,根本没有自由民的身份。

“汉人?草原上对汉人最狠的就是汉人,当年才来板升的回收不也授田的?”

众人纷纷点头。

周盛看着众人说道:“我们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继续留在这里,要么饿死要么累死,我要去试一试。”

周盛不再多说,带领家人带着仅剩的一点粮食,连夜从板升城往西而行。

板升城中不少汉人也跟上了周盛,等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周盛发现自己身后竟然有了百人。

而随着五原城的消息扩散开,周盛这样的队伍越来越多。

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

苏大都督的倒模

“嫂嫂,汝霖兄呢?”

在私下场合,申时行还是称呼苏泽的表字,毕竟两人也是多年好友了,申时行今日来南京是专门为了公事拜访苏泽的。

这些年方若兰的气度更加雍容,她又产下儿子,苏泽的下属对她也是非常的敬重。

申时行前些时候完婚,他的妻子吴氏是苏州李时珍医学院的一位女医官,也是官绅人家的小姐。

申时行早些年忙着读书没有成婚,和吴氏结识就是通过方若兰撮合的。

像是吴氏这样的新女性,在江南、浙江和福建也不少见。

明代中期开始,这些地方本来就民风开放,医官这种职业本来也适合心思细腻的女性来做。

申时行对方若兰非常敬重,这次登门还带上了方若兰喜欢吃的江南点心。

“汝默快进来吧,你家大都督又在院子后的工坊里玩沙子呢。”

申时行捂了捂额头。

申时行这一次是来大都督府汇报上海钢厂建设情况的。

大都督府在太平府和上海县附近,筹办建造两座大型的钢铁厂。

太平府(今马鞍山)距离南京很近,附近铁矿资源丰富,建造钢铁厂是为了满足南京周边军械制造工坊的用钢需求。

上海县的钢铁厂则是因为上海港口运输货物方便,可以用船只将长江流域和沿海流域的焦炭和铁矿运输到上海冶炼。

上海钢厂由福州大鉴炉大匠吕铁担任总办。

吕铁自从被授予了【大匠】的称号之后,一举从匠人变成了享受正七品待遇的官员,他老当益壮,又连续提出了好几种改进工艺,大大增加了高炉炼钢的效率。

申时行在东南工行业最发达的松江府担任知府,当然知道钢铁的重要性。

上海钢厂已经设计完毕,接下来就是投资建设的阶段了。

但是吕铁的设计,就算是让如今东南最富庶的松江府都无力承担。

说白了,申时行今天就是来南京化缘的。

可是申时行在南直隶巡抚衙门碰了壁,徐渭这个老狐狸知道申时行是来要钱的,干脆出南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