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2节(2 / 3)

加入书签

南京城中,但是方望海刚刚完成福建的钞关建设,又马不停蹄的南下广州设立钞关。

这一年苏泽一家总是聚少离多,等见到长大了不少的儿子,苏泽也忍不住唏嘘起来。

临近过年,大都督府的事务少了一些,苏泽没事做的时候就带着儿子在府内玩,或者陪着方若兰在南京城游玩。

而徐渭这个南直隶巡抚,每天都忙的不可开交,苏泽还将一部分大都督府的政务也推给他。

徐渭彻底忍不住了,带着文件就杀到了大都督府。

苏泽逗着儿子,毕竟是血脉亲情,这几天父子二人熟悉起来,小家伙咧着嘴笑着。

“文长,你不是说南直隶巡抚衙门事情忙,今天怎么有空来见我的?”

徐渭气不打一处来,他这么忙还不是因为苏泽!

徐渭忍住气说道:“大都督,广西的事情还是要麻烦您看一下。”

苏泽说道:“我那房师终于撑不住了,降了就降了呗,不是已经安排第四旅进入广西平定瑶乱了吗?”

“瑶乱容易平定,但是广西的汉蛮问题可是大问题,明廷两百年都没能解决。”

“而且除了广西之外,云贵的汉蛮问题更严重,大都督有什么良策吗?”

边疆三省,广西的问题算是最轻的。

云南、贵州的汉蛮对立更严重,而贵州土司要比广西还多,更是三天两头的闹事。

苏泽当然知道西南问题的严重性,在他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贵州的播州之乱,促成了万历年三大征之一的,万历朝廷几乎调集了半个天下的饷银和兵马平乱,终于平定了播州之乱。

播州之乱虽然起于西南,但是它的影响力覆盖全国,牵动整个南方的经济。

万历三大征几乎打光了明廷的财政,也因为南方的叛乱而让北方各族有了发展空间,也是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明亡于万历的原因。

西南问题的棘手,徐渭才放下手里的事情过来求助于苏泽。

苏泽将儿子交给方若兰,等到妻子和儿子离开,这才说道:

“改土归流是一定要做的,土官制度遗祸无穷,必须用以流官来治西南。”

徐渭点头,这已经大都督府的共识了。

“推行儒学,在西南增加学校,对西南科举单独取士,并且在西南开设武举。”

徐渭大惊说道:“大都督,若是西南单独取士,其他地方岂不是不满?这样岂不是对其他省的士子不公平?”

苏泽说道:“西南三省,云南,贵州,广西,为何云南的蛮乱最少?”

徐渭愣了一下说道:“云南沐王府?”

苏泽点头又摇头说道:“云南科举最盛,本地人才有晋升之阶,那自然就去钻研学问了。”

“而科举又将顶级的人才从云南抽走,没有领头的人才在本地带领造反,自然就乱不起来了。”

苏泽说道:“等到第四旅平定广西之后,就在广西单独开科,录用精通儒学的汉人瑶人担任流官。”

“此外在瑶人各部中召开武举,能通汉文者,并且成绩优秀者入军校学习。”

苏泽又说道:“其实还有一个办法,只不过我不想用。”

“什么办法?”

“藏地佛教。”

“?”

“吐蕃,曾经能和盛唐一争长短,但是在唐后迅速衰落,此后一直安居高原之上,再也没掀起什么水花,文长你想过是为什么吗?”

徐渭愣了一下。

苏泽说道:“自从中唐,莲华生入藏传教之后,藏地佛教在高原开始兴起,如今藏地更是遍地佛寺。”

“藏地人人供佛,有些百姓连自己饭都吃不饱,都要供奉这些僧人,吐蕃也随之衰落。”

苏泽还有半句话没说,在他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俺达汗引索南加措入草原,黄教在草原兴盛之后,蒙古也就迅速衰落下去。

在明清两代,蒙古都非常的安稳。

黄教让整个草原除了要供养贵族之外,还要再额外供养僧侣,大大增加了普通牧民的负担。

而黄教是一种有利于统治者的宗教,清廷通过金瓶挚签,控制住宗教高层之后,藏地和北方草原几乎没出过什么乱子。(准格尔除外)

苏泽话锋一转说道:“但是我不愿意用这个方法。”

“这些僧人不事生产,还要骑在百姓头上,那些寺院更是藏污纳垢,实在愚民之策也。”

“西南蛮乱,还是汉蛮问题,最终还是生存问题。”

“西南生活条件不好,吃不饱饭,再有野心家挑唆自然会造反。”

“无论是汉人还是蛮人,百姓过不好就会反,这不是民族问题,而是统治者自己的问题。”

广西也是老造反基地了,清代最著名的太平天国,就是从广西开始的,而洪秀全也都是汉人。

“改土归流,开发西南,要是能吃饱饭穿暖衣服,谁还会造反?”

“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