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0节(2 / 3)

加入书签

是严禁出售的。

而蒙古那边,大明商人也只能收购马、毛皮这些商品,其他商品也是禁止交易的。

这个制度,是为了防止大明商人向蒙古人出售武器,也防止大明商人收购蒙古人劫掠的赃物。

在一开始明廷榷卖的十三家商行在大同贡市交易的时候,这项制度还是执行的很好的。

因为只有十三家商行,大家都怕交易违禁品而失去贸易资格,而且这些货物本来就利润丰厚,自然没必要冒险去交易违禁品。

即使蒙古那边提出什么购买违禁品的请求,这边的大明商人也会打哈哈敷衍过去。

但是随着大量的清远伯旗号的商人进入大同贡市,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随着商人变多了,贡市的商品也多了起来,面对众多的大明商人的竞争,蒙古人反而强硬起来。

千里迢迢来大同做生意,如果货物卖不出去就是亏了,对于蒙古商人那些夹带违禁品的“小请求”,清远伯家的商人自然都是一口答应下来。

反正他们的贡市资格就是几百两银子买的,就算是被抓到了取消了资格,再去向清远伯买一个好了。

这些打着清远伯旗号的商人,又是夹带违禁品,又是降价竞争,很快就将原本的十三家贡市商人打的溃不成军。

别人有的,你不卖,还怎么做生意?

这十三家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辈,既然你朝廷自己都不管,那也别怪我摆烂了。

于是现在贡市上几乎家家都会夹带一点违禁品来卖。

侯平进入贡市,很快就找到了自己要交易的那个蒙古商人。

草原上缺乏蔬菜,茶叶是他们解腻清火的重要物资,大同贡市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贸易向中原换取茶叶。

壮硕的蒙古商人给了侯平一个拥抱,接着开始检查侯平带来的货物。

看到茶叶下面藏着的刀具,蒙古商人露出笑容,很快就按照之前的约定,牵出几匹马出来。

侯平皱起眉头,就算他不懂相马,这几匹马的状态也太差了,一看就不是什么好马。

蒙古商人用半生不熟的汉话说道:“除了这些马,还有一些好东西。”

说完侯平跟着他走进了帐篷,就看到一些零零散散的银饰,这些都是普通百姓会使用的货色。

银子的成色不好,很多上还沾染着血迹。

除了银饰之外,还有一些大明百姓的日用品,包含铜器之类的东西。

侯平很快就明白了这些东西是哪里来的,他装作为难的说道:“朝廷有命令,不得交易马匹毛皮之外的东西啊,这不合规矩啊。”

这个蒙古商人说道:“这又怎么能算是交易呢,这是我给亲爱的朋友的礼物罢了。”

侯平想了想,这些东西在关内重新清理一下也能出手,那几匹马虽然品相不好,但是现在朝廷在收马,只要疏通点路子也能当成战马卖掉,无非就是多花点钱罢了。

这么一算,还是能赚上一些的,侯平立刻说道:

“我亲爱的朋友,成交!”

有朋自远方来

蒙古,板升(今呼和浩特附近)。

俺达,是如今蒙古诸部落首领的名字,他的全名是孛儿只斤·俺答,也被称作俺达汗。

明人以为孛儿只斤是姓氏,其实蒙古人有名无姓,孛儿只斤只是俺达出身部落的名字,不过也代表他拥有所谓的“黄金血脉”,是蒙古皇族部落之后。

俺达汗最早驻牧在丰州滩,本来只是一个土默特万户,所谓土默特万户本来就是蒙古草原上的一路诸侯,但是俺达汗通过东征西讨,逐步成了草原霸主。

其实瓦剌人也蒙古人的一支,北方草原这个地方,就像是一个养蛊场,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一个蛊王出来,带领部落南下掠夺中原王朝。

俺达汗兴起之后,倒是和前面的草原霸主不一样。

草原上大部分霸主,南下都会掠夺粮食,财宝和人口,而抢来的汉人会被当做奴隶卖掉。

毕竟在草原上,人口也是重要的资产。

但是俺达汗和其他大汗不同,他将掠夺而来的汉人,全部聚集到他部落的丰州滩附近,让汉人开垦农田,并且在丰州滩上筑城。

这座城就叫做板升城。

除了掠夺过来的汉人之外,还有不少关内的汉人投靠俺达汉。

这其中包含了因卫所制破坏而生存艰难逃亡的士卒、起义失败的白莲教徒、因贫困而流亡出塞的汉族边境贫民,及被蒙古统治者掳掠回的汉族军民等。

其中白莲教又因为其最有组织性,又有管理经验,而被俺达汉委托为管理汉人的官吏。

在早期,俺达汗对这些投靠的汉人实行了轻徭薄赋的政策。

但是和元代对土地兼并放任一样,蒙古人对于抑制兼并并没有任何管理意识,而是粗暴的将赋税包下去。

这其中包税的白莲教高层迅速兼并土地,比如白莲教的香主赵全、丘富等人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