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0节(1 / 3)

加入书签

“然后向各省布政使下令,要求他们比照去年的秋冬二税数额上缴本年的赋税!”

高拱这边处理完了,隆庆身边的亲信太监冯保又找上了他。

“陛下召我进宫?”

高拱这边焦头烂额,可是皇帝召见他只能放下手里的事情,跟着冯保进了宫。

隆庆自然不会住玉熙宫了,他将自己办公的地点换到了文华殿。

文华殿是皇帝摆经筵的地方,也就是皇帝上课学习的地方,隆庆选择在这里办公,自然是为了体现自己勤政和好学。

文华殿对面就是武英殿,北面是皇室藏书的文渊阁,不远处就是群臣拜见皇帝的文华门,隆庆这个举动确实要比身居深宫的嘉靖皇帝强多了。

高拱一进文华殿,就看到内阁首辅杨博也在,皇帝召集内阁,那肯定是遇到大麻烦了。

谣言,民心

隆庆皇帝朱载坖坐在龙椅上,看着高拱这名心腹重臣进来,立刻说道:

“爱卿快快免礼。”

紧接着皇帝说道:“昨日内侍宦官回报,皇宫中的《永乐大典》和历代帝王起居注都被苏贼带走了!”

高拱一直忙着外朝的事情,听到这个消息就是一惊。

他连忙问道:“历代帝王起居注都被苏贼带走了?已经编成的实录呢?”

皇帝连忙说道:“也被带走了!”

高拱一阵恍惚,起居注和实录记录的都是历代帝王的所做作为,其中不乏一些不能公之于众的宫廷秘密,还有不少阴谋算计记在其中。

当然起居注不会说皇帝的坏话,后代编纂的实录也不会直接说先皇的过失。

但是文人这个物种,总喜欢暗搓搓的在史书中藏一些东西,皇帝也不可能逐条去看实录,更不要说天天查看起居注了。

高拱已经想到了苏泽拿到这些资料,又要怎么在报纸上编排明廷了。

高拱又问道:“陛下,还有什么其他损失吗?宫中的珍器是否被盗?内廷府库呢?”

皇帝说道:“宫中的珍器都还在,府库中的白银没了,朕已经将看守府库的太监捉拿来问,也不知是不是苏贼搜刮走的。”

皇帝面色古怪的说道:“皇宫被洗劫这件事朕已经有了思想准备,可有件事是朕万万没想到的,苏贼竟然如此的狠辣!”

皇帝说道:“苏贼将宫中内侍宦官和宫女的名册全部都带走了,如今留守在宫中的太监宫女,根本没办法勘明身份!”

皇帝这么一说,高拱终于反应过来。

和吏部的情况一样,司礼监中也有所有宫女太监的详细名册。

宫禁森严,只有宦官和宫女都有各自出入的区域,配合棨(木质通行证)和碟录(各宫门核验的人员通行名单),严格控制太监和宫女的活动范围。

这套制度在差点勒死嘉靖皇帝的壬寅宫变后,更是被大大的强化,即使是司礼监的大太监,无事也不能随意进出宫门。

这套制度一方面是为了防备内外勾结,害怕宫内联络宫外造反。

另一方面也为了隔绝宫女太监之间的联系,防止他们串通组织起来造反。

可如今这些东西全都没有了,留守在皇宫中的太监到底可信不可信,这成了一个不能深思的猜疑链,昨天夜里新登基的隆庆皇帝都没睡好,大早上就匆忙招来了自己的内阁辅臣们。

高拱更是头大,皇帝的安全是头等大事,在上皇在位的时候,尚且能发生壬寅宫变这种事情,如今隆庆刚登基不久,外还有苏泽这样的大敌,自然是更没有安全感。

能够理解皇帝,但不代表高拱能有办法,高拱硬着头皮问道:“陛下,宫中缺员众多,若是再不允许这些宦官和宫女服侍,那宫里?”

“不如让这些宫人们互相指认担保,只要能确定是宫里的老人就留用宫中,可疑的再让锦衣卫和东厂审问。”

“若是陛下还不放心,可以多增宫卫,如何?”

这一次这位耳根子很软的皇帝,在自身安全上表示出颇为强硬的立场说道:

“别的事情朕可以迁就,可是宫禁大事不容拖延!”

“宫卫不是宦官,朕后宫中虽然妃嫔不多,但也是要避嫌的!宫卫只能看守宫门,若是真的发生壬寅宫变那样的事情?朕要依靠何人?”

话说到这个份量上,高拱也不好再说了。

皇帝对内阁首辅杨博问道:“朕准备增加宦官和宫女的数量,要身世清白的!”

高拱立刻说道:“不可!”

“陛下,京师刚定,就要广招宦官宫女,这样怕是人心不稳啊!”

皇帝已经有些不悦了,不过他也知道高拱是为了自己的名声。

他忍住说道:“宦官就不增补了,多增补些健壮宫女如何?”

高拱还是说道:“陛下,如今三大殿停工,宫中多有宫殿空置,不妨将这些这些宫宇都封锁了,以现在宫中的人手也足以护卫陛下安全了。”

这下子就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