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8节(2 / 3)

加入书签

李成梁装作愤怒的说道:“陈公公,您不知道,九边和内地是不同的,边将和士兵同吃同住,士卒和军官也都是亲族兄弟,这才是边将骑兵的战斗力所在。”

“骑兵最重要的就是配合冲锋,只有父子兄弟在阵线上,才能一往无前,若是拆分整编之后,定然会大大损伤骑兵的战斗力。”

“若是溃败,则是全军大溃,到时候李某身死也就算了,要是因此报不了君恩,可要如何是好!”

李成梁说的诚恳,而且说的都是军事上的考虑,陈洪也不懂军事,但是也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陈洪立刻说道:“既然如此,我一定会将李总兵的话原封不动的带给陛下。”

李成梁继续说道:“公公,李某还有一句话想要请您带给陛下。”

陈洪想到那匣子的黄金,脸上堆起笑容说道:“李总兵请说。”

李成梁说道:“我等边关骑兵,许久不沐圣恩,若是能在出征之前一睹天颜,定然能士气大增。”

“所以?”

“臣请陛下亲自阅兵,让九边骑兵沐浴圣恩,定然能一举平定苏贼!”

陈洪脸上的笑容更浓了,以他对皇帝的了解,这个建议是搔到皇帝的痒处了。

陈洪立刻说道:“李总兵的话,杂家定然带到。”

等到陈洪回宫,将李成梁的建议带给皇帝,嘉靖果然摸着胡子微微点头。

内阁首辅徐阶上书拆分边军的奏疏被驳回,同时皇帝命令兵部组织一场阅兵,皇帝将要亲自登上城楼检阅大军,阅兵之后即可南下。

接到命令的杨博更是头疼,京师粮草供应不足的时候还要阅兵,又要浪费多少人力物力。

可是皇帝要阅兵,他只能拿出宝贵的粮草,又操练了两日,这才算是拉出了一支能够检阅的队伍。

三月二十三日,钦天监计算的大吉之日。

已经很久不上朝的嘉靖皇帝,登上城门楼子,看着还算是齐整的九边骑兵绕过城门,更是龙颜大悦,下令赏赐三军将领,尤其重赏了大军副将李成梁。

三万九边骑兵和五万京营步兵沿着运河开始南下。

东南这边,第二旅,第三旅从南京一路畅通无阻的来到上海,扬州府、镇江府、泰州府等沿途州县望风而降。

求月票

有恒产者有恒心

“高参谋!”一名传令兵走进了高务观的帐篷。

从南京城一路向东,抵达了上海之后,苏泽给第二旅和第三旅准备好了临时的营房。

虽然是临时的营房,但是两个旅的营房都是一模一样的标准营房,不仅仅考虑到了大军驻扎的问题,还考虑到了粮食补给和防火的问题。

营房的外围都用栅栏围住,士兵和军官要进出营房都要旅长的手令,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防止驻扎士兵滋扰旁边的上海县城。

高务观自从加入了第二旅之后,作为旅长林良珺的参谋的一员,一路上从南京杀到了上海。

这一路上,他不断的适应东南新军的节奏,等到了上海驻扎下来,高务观总算是对东南新军的军制有了了解。

越是了解,高务观越是心惊。

明廷和东南新军比起来,简直就像是一个草台班子一样,东南新军的军制实在是太严密了!

第二旅如今共有兵额八千人,林良珺是旅长,也是第二旅的最高长官。

除此之外,第二旅中还有一个可以监督林良珺的人,只不过这个人不是监军太监,而是东南大都督府派驻在第二旅中的军法官。

而高务观进入第二旅之后,见了旅长林良珺之后,第二个见的就是这位军法官。

第二旅的军法官名叫魏明远,据说原本是朱七手下的盐枭,后来跟着大都督读书识字,最后竟然考过了军中的军法官考核,成为一名军法官。

魏明远是个精壮的中年汉子,看起来非常的严肃,他见到高务观之后,立刻将军中条例递给高务观。

“高参谋,这是大都督亲自修订的《军法条例》,按照都督府军令,将帅主官和军中参谋等文职军官,一定要能熟练背诵,等到了上海之后,我会亲自考核。”

高务观立刻要行拜礼,魏明远说道:“以后军中只要行抱拳礼,遇到上官也不用行跪拜礼,就算是军中见到苏大都督,也只要行抱拳礼就行了。”

高务观连忙改了一个抱拳礼,这一路上他都在背诵《军法条例》。

其实这份条例也不难背,毕竟除了要求军官背诵之外,士兵也要熟读的,用的都是通俗的白话。

《军法条例》的内容很简单,总共也就八条,就是禁止军队滋扰地方打扰百姓。

除此之外就是禁止明廷军队中的陋习,比如营妓,赌博,争斗之类的行为,一旦触犯轻则军棍伺候,重则要开革出军队,甚至可能会被军法官审判。

高务观花了几日就背诵完毕了,今天传令兵过来,就是军法官魏明远要检查他们这些新军官的背诵军法情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