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9节(1 / 3)

加入书签

张居正的署吏战战兢兢的说道:“张部堂,我持了您的手令去凤阳府群牧监,可是对方不肯拨马给我们。”

“为什么不肯!?”

“凤阳群牧监是皇产,那监中官员说没有陛下的圣旨,他们不可能拨马的。”

张居正气的要发作,但是还是忍住了怒火说道:“你且退下吧。”

等到署吏退下,张居正这才说道:“可恶!蠹虫!凤阳群牧监在南直隶吸血了这么多年,现在让他们出点马匹和草料都不肯!大明朝坏就坏在这帮硕鼠身上!”

刘世延立刻说道:“部堂慎言啊!”

张居正这才恢复了城府说道:“我要以南直隶总督名义向朝廷上书,请求将调凤阳军马五千匹给我南直隶诸军!”

在现代人看来,在安徽养马是一件魔幻的事情。

但是在“衣锦还乡达人”,“反哺故乡小能手”的朱元璋看来,最好的东西都要给自己的老家。

从明初开始,朝廷就在凤阳府设置群牧监,在凤阳府养马。

当然朱元璋的想法也不全是为了家乡建设,这位筹谋深远的皇帝在家乡养马,更重要的是给自己子孙留一个反攻大本营。

凤阳城墙高大,有马有武器有粮食,就是作为朱明王朝最后的基地打造的。

和凤阳皇城相比,某小胡子的南极计划都是弟弟。

只可惜这套东西在靖难之役没用上,南明朝廷灭亡也没用上。

而在凤阳府“养马”这个“天才”的构想,让凤阳府的马户们纷纷破产,马政成了群牧监官员盘剥百姓的手段,凤阳养马出现了咄咄怪事。

账面上的马越来越多,实际上的马越来越少。

养的马质量越来越差,别说军队,就连驿站系统都不愿意用凤阳养的马。

可偏偏凤阳的群牧监顶着“祖训”的名头,继续在凤阳府养马害民,这次张居正的署吏连马场都没能进去。

今天恢复更新,月初求票

苦逼的大明宗室

嘉靖四十一年终于快要过去了,腊月二十八。

凤阳府,皇城。

凤阳府皇城是一座城墙高大的四方城,所谓皇城主要有两个作用。

一个是犯下大罪的朱明宗室,就会被发往凤阳皇城圈禁。

另外一些犯错的太监宫女,也会发往凤阳守陵,当然他们不能住在皇城里,只能依靠着皇城边上居住。

一辆马车驶入了凤阳皇城,那些被圈禁在这里的朱明宗室们探出头,看着这辆马车送来的新人。

一名干瘦的中年人,在年轻人的搀扶下走下马车。

负责移交的官员将来两人推进了凤阳皇城,又交接了文书之后,驾驶着马车扬长而去。

“爹!终于到凤阳了!”

中年人虚弱的应了一声,年轻人立刻喊道:“吃食!我爹是奉国将军!快给我们吃食!”

那群在城墙上围观的人走下来,围绕在这对父子身边说道:

“你们又是犯了什么错来凤阳的?”

年轻人说道:“我爹闯关为山西宗室诉苦,冒犯陛下,我父子被发配凤阳。”

围观的人七嘴八舌的说道:“原来是山西的同宗,你们来这里可是享福喽!”

凤阳皇城并不算大,很快就有人送上了食物,这个虚弱的中年人终于慢慢恢复过来。

刚刚说话的那个山西宗室上来问道:

“可是代府奉国将军朱聪浸当下?”

中年人点点头,这个山西宗室说道:“多谢奉国将军为我们山西宗室仗义执言!”

按照大明朝的祖制,明代宗室是不能随意离开封地的。

代府奉国将军朱聪浸,就是因为山西宗室的禄米经常被拖欠,擅自离开封地闯关到京师,向嘉靖皇帝面承山西宗室成员的凄苦情形:

“臣等身系封城,动作有禁,无产可鬻,无人可依,数日之中,曾不一食,老幼嗷嗷,艰难万状:有年逾三十而不能婚配,有举露十年而不得殡埋,有行乞市井,有佣作民间,有流移他乡,有饿死道路。名虽宗室,苦甚穷民,俯地仰天,无门控诉。请下所司,将积逋禄米共二十二年清查催补,使父母妻子得沾一饱。冒罪而死,亦所甘心。”

皇帝自然是大怒,将闯关的朱聪浸和儿子发配凤阳府。

其实明代宗室也是两个极端。

大的宗室不仅仅由朝廷禄米供养,还侵占官田民田,在领地内鱼肉百姓,一个个吃的肥的流油。

但是大部分的贫困宗室,日常禄米经常被地方官府推诿扯皮,又因为宗室身份禁锢,不能做其他的职业,活活饿死的不少。

有的宗室甚至会故意去骂皇帝,就是为了发配凤阳城。

黑色幽默就在此,圈禁的宗室好歹还能有一口饭吃,在外面可能真的要活活饿死了。

明代藩王问题,其实还是阶级问题,并不是说只要姓朱就有铁杆庄稼。

可明廷每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