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7节(2 / 2)

加入书签

福州,大铁厂。

被称之为“钢疯子”的吕钢,正在紧张的看着一台设备。

大铁厂临着河流而建,自然有水力设备,比如常见的水力冲锤和水力重锤,但是吕钢设计的这个设备,和前面的设备完全不同。

一块圆柱形的钢坯被牢牢的固定在传动杆上,传动杆的另外一段则连接着一架水力滚轮。

而在这根圆柱形钢坯的对面,是一把闪亮的锋锐钻头。

这是通过人工反复捶打制造的特质钻头,强度要比这块粗钢的钢坯强多了。

“启动!”

随着吕钢一声令响,卡住水力滚轮机关被拉开,整个圆柱形钢坯开始旋转起来。

旋转的钢坯开始慢慢推向钻头,随着两者接触,金属光泽的铁丝碎屑飞出,一个小孔出现在钢坯上。

轰隆隆的滚轮带动钢坯一边旋转一边压向钻头,钢坯上的孔洞随着钻头进入逐渐往外拉开,滚圆的洞口出现在钢坯之上。

在场众人都紧张的盯着钻头和钢坯,生怕出现什么问题。

吕钢则用手抓着钻头的控制杆,小心的控制钻孔的深度。

随着钢坯快要被钻头镗穿,吕钢立刻下达了关闭的命令。

机关被拉上,钢坯停止了旋转。

吕钢立刻冲上去,指挥工匠们将钢坯从机器上抬下来。

当他看到一个近乎于标准圆形的炮筒,吕钢对身边的工匠喊道:

“快!!钻引线孔,试炮!”

听到试炮,立刻有工匠说道:“吕大匠,这炮筒壁太薄了,会不会炸膛啊?”

“是啊,大匠,这不符合正常大炮的模比啊。”

吕钢却说道:“看到这炮筒没有?大都督说了,炮弹的动力来自于火药爆炸的动能,气密性好的火炮,只需要少量火药就能将炮弹推得更远。”

“还有比我这炮管更匀称的火炮吗?”

“别废话,速速去钻孔,我要亲自试炮!”

今天还有检查,还是只能一更,实在抱歉。明天可以恢复更新了。

昨天的检查结果还好,就是血糖高脂肪肝,调整饮食和增加运动。

火器制造技能,突破(恢复更新,求月票)

吕钢并不知道,他发明的技术将大大改变大炮在战争中的定位,从而极大的改变今后的军事争霸方式。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钻膛炮英国在十八世纪末,由武器制造公司卡隆公司制造的新式武器。

卡隆炮采用钻膛技术制造,炮管的气密性很强。

这就意味着,卡隆炮只需要更少的火药,就可以推动炮弹飞的更远。

另外卡隆炮的炮身也可以做的更短,使用的材料更少。

使用材料少降低了制造成本,更重要的是极大的减少了火炮的重量!

火炮重量,这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坦克发明之前,制约火炮作战的主要问题,就是机动力。

比如苏泽安装在炮舰上的红衣大炮,这种长炮需要更长的炮管和更厚的炮管壁,才不会在火药爆炸中炸膛。

一门12磅的红衣大炮,其重量就接近于08吨,这样的重量必须要安装在更耐冲击力的全铺甲板上,也就是必须要安装在吃水深的盖伦船上。

而同样口径的卡隆炮,重量只有05吨,而且因为填充的火药也要比普通长炮少一半,所以可以安装在小型炮艇上。

这些机动性强的小型炮艇可以在更多的水域作战,甚至可以深入内河作战。

除此之外,卡隆炮的气密性,也让它可以发射更多类型的炮弹。

比如用圆形木板所固定的球形散弹,这种散弹发射后不需要立刻清理炮膛,只需要炮管冷却后就能直接发射,是一种非常恐怖的近距离火器。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上,鸦片战争中的英军,就是用卡隆炮击败了清军,也让东方意识到了武器代差的巨大差距,从而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当苏泽得知吕钢的钻膛炮试射成功之后,立刻抛下所有的公务赶到了试射场。

等他看到经过反复试验,确定了火药比的钻膛炮发射之后,立刻激动的对吕钢说道:

“此乃军国神器!所有参与研制的工匠发银元十枚!”

“吕钢,我要成立一座火炮厂,只属于大都督府,就交给你负责了!”

≈lt;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