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4节(1 / 3)

加入书签

苏泽这些年来,又是著书立作,又是写戏剧写医书,又是办学又是搞团练。

在长宁卫前的军营中,整个南平县的大小地主们齐聚一堂。

“诸位,如今时局维艰,海上有倭寇侵扰,闽北的飞龙军也已经攻陷汀州。”

说到局势,地主纷纷皱眉,苏泽说的确是没错,延平府虽然在闽北,但是也和汀州府相邻,如果飞龙军继续北上,延平府就会被威胁。

飞龙军这种“暴民起义”,向来是地主最厌恶的,张琏喊出的口号虽然没有均田,但是也有杀劣绅的口号,而且为了筹措军费,飞龙军也经常抄家。

普通老百姓自然没什么好炒家的,抄家的对象自然就是地主了。

苏泽提到了飞龙军,众人都看向他,谁都知道延平卫靠不住,如果飞龙军开春之后真的北上,那能倚仗的就只有长宁卫了。

别说飞龙军的主力了,年前一支“飞龙军”杀入南平县,将朝廷的矿坑都攻破了,镇守太监都不知所踪,这也让一些靠近南方的地主颤栗。

苏泽说道:“我的想法也很简单,那就给佃户减租减息,地租不超过朝廷的田税,利息也不超过单利五分,各位觉得如何?”

这些地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苏泽这个减租减息的幅度算不上太大,在场有些地主家的地租和地息也差不多就是这么多。

有一部分人已经达到了这个标准,那支持的人自然也多了起来。

反正自家不用减息,那为什么不卖给苏泽一个面子呢?

这就是声望高的好处了,当一件事属于只需要口头支持就可以的时候,高声望的人就能轻易的得到支持。

果然,随着好几个地主带头响应支持,剩余那些地租弟息距离这个目标不远的地主,也都跟着举手表示支持。

场面发生了变化,除了几个地租和地息特别高的地主,已经有大半的人支持苏泽了。

躲在人群中的方爱竹,悄悄的将这个时候还没有举手支持的地主记录下来。

苏泽继续下筹码说道:“除了减租减息,为了防备飞龙军和倭寇,我建议各乡各村可以成立乡团,其实养乡团不需要多少人的。”

“十亩地出一个男丁,甚至二十亩地出一个男丁也行,可以送来长宁卫操练,我们提供武器。一旦遇到飞龙军或者倭寇,十里八乡的乡团就可以集中起来抗敌。”

“乡团也不需要和敌人正面对抗,只要能抵抗一时,再和我们长宁卫通风报信,扛到长宁卫出兵就行了。”

听到苏泽愿意保护延平府,剩余的地主也放弃了抵抗,反正盘剥底下佃户的方法也多着呢,苏泽又不是官府,又不能去查账,自己先答应下来再说。

看到所有人都同意减租减息,苏泽笑吟吟的留着这帮地主在营地吃了一段饭。

“解元公,这是何物啊?”

一名年轻的地主好奇的看着桌子上的鲸油灯,这是苏泽在福州那边的工坊,按照清末煤油灯的样式定制的。

虽然《天工开物》中已经写了玻璃的烧制方法,但是因为材料和炉温不过关的问题,江南地区烧制的玻璃杂质还是很高,纯白玻璃的价格依然是奢侈品的价格。

不过有杂质的普通玻璃,价格已经迅速卷下来了,鲸油灯用的就是从江南工坊订购的杂色玻璃灯罩。

鲸油灯的基座是铁质的,通过黄铜旋钮控制灯芯,可以控制油灯的光亮大小。

鲸油加注在基座的油座中,比起蜡烛,这种鲸油灯的好处可是太多了。

火焰明亮,玻璃罩可以防风,不会风一吹就灭。

火焰大小可以调节,加注鲸油不容易走火,烧完了自动灭。

南平的地主们,纷纷开始打听这个鲸油灯到底哪里买的。

苏泽笑着说道:“这鲸油灯,长宁卫就有的卖,大家要多少有多少。”

这话倒是不意外,但是接下来苏泽的话让众人惊讶了。

方爱竹端来一个盘子,里面是整个鲸油灯的零件拆解。

玻璃灯罩、基座、灯芯、黄铜旋钮,这些就是鲸油灯的主体结构。

苏泽大方的说道:“制作一盏鲸油灯不难,主要就是四个部分。”

“烧制玻璃的方法,《天工开物》中就有,我看南平城内也有本土的玻璃店了。”

“基座是铁质的,用翻砂铸模法就能够造,《天工开物》中也有制作的办法,不需要我赘述了。”

“灯芯是特殊的棉绳,不过是纺织的粗一点的棉绳,只要任何一个懂得织布的妇人都能制作。”

“最后这个是黄铜的调节旋钮,这东西是冲压的,稍微有些难度,但是用手工制作也是可以的。”

接着苏泽现场组装了一次,他说道:

“其实这鲸油灯,大家都是可以自己制作的,此物在福州卖的极好,一盏能卖上二两银子。”

二两银子?

在场的地主中,也有家里有工坊的。

这些脑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