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2节(2 / 3)

加入书签

有在江南办团练的经历,陶公公将舰船委托给他办团练,在福建上下看来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甚至整个福建官场都给了苏泽不少支持。

在福州港口边上,福州官员还要拨出土地,让苏泽建造“水师新军讲武堂”。

不过苏泽并不愿意在陆上建造讲武堂,而是选择在福建港外找了一座名为川石岛的小岛,将水师讲武堂设在了岛上。

用苏泽的说法是,讲武堂设在海岛上,可以让学员更专心学习,同时岛屿也更靠近大海,可以进行一些海上模拟训练。

其实苏泽将讲武堂设在岛上,是为了更好的控制这些学员,也避免官府对讲武堂的渗透和干扰。

福建官府自然是不疑有他,还大力支持了苏泽在岛上建造学堂和宿舍。

陶公公的办事效率也很高,不到半个月时间,就招募到了300名海商水手,再加上一千矿工和铸币工匠,全部都被送到了川石岛水师讲武堂中。

又由福州市舶司出面,在福州府城外设立药火坊,又设立一座水力冲锤兵工坊,专门打造鸟铳。

苏泽又向胡公公要来了小尤公公,让他负责解决鸟铳枪管和药火的问题。

苏泽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安顿好了川石岛上的学员衣食住行问题,他又调来了长宁卫的几个基层军官担任教官,先在川石岛进行纪律和列阵训练。

等到忙完了新军讲武堂的事情,苏泽才有空来到了福州城外的鸟铳兵工坊。

对于打造武器,小尤公公很有天分,这半个月的时间,他已经搞清楚朝廷鸟铳炸膛的原因了。

“苏先生,朝廷鸟铳炸膛,一时朝廷下发的药火配比不均匀,士兵操作不规范,经常会过量填装药火,导致炸膛。”

苏泽点点头,他训练过鸟铳手,也知道如今大明卫所军官的水平,他们自己连鸟铳作战都没搞清楚,更不要说是手下的士兵了。

还有的将官认为药火越多威力越大,自作主张要求手下装填更多的药火,导致炸膛频发。

小尤公公又说道:“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朝廷用的铁质量层次不齐,按照苏先生的说法,这些铁含有的杂质比较多,锻打次数不足,在药火爆炸的时候承力不足,导致发生炸膛。”

“那解决办法呢?”

小尤公公拿出一根枪管说道:

“这是用我们福建闽铁打造的枪管,苏先生您看是不是和佛郎机枪管没什么差别?”

苏泽接过之后,这支枪管十分的平整,确实和购买的佛郎机鸟铳没什么区别了。

小尤公公说道:“只需要反复捶打,就能得到合格的枪管,其实朝廷也不是没这个工艺,但是兵部的兵工坊管理不善,锻打次数远远不足,质量才如此的低劣。”

苏泽叹息一声,他也知道此时东西方的技术差距并没有拉开,甚至大明有些技术还是先进的。

但是低下的管理水平和农奴式的官办工坊,才是制约武器良品率的重要问题。

苏泽拍了拍小尤公公的肩膀说道:“召集工匠们,我要和他们说一说月俸,这一批鸟铳打造好了还有赏钱。”

“小尤公公你也定个章程出来,所有鸟铳上都要刻上经手工匠的名字,良品率低的要追责,必须要做到赏罚分明!”

庙算之道

川石岛上。

在刚刚落成不久的讲堂中,苏泽正在对着讲台下的学员侃侃而谈。

为了增强水师新军的凝聚力,苏泽给所有学员都定制了免费的棉布军服,全部都是用“南平蓝”染料的湖蓝色。

因为福建的天气比较炎热,苏泽设计的军服是比较薄的立领对襟上身和束腿长裤的样式。

其实大明朝的衣服受到蒙元影响比较大,比如明初的官员还都戴着元代的斗笠帽上朝,等到了明中后期,因为土木堡之变后,儒家重新讲起了华夷之辩,这才改成了宋代的冠冕样式。

但是在民间,对襟的衣服还是很普遍的,除了读书人之外,普通百姓穿裤子也是正常的。

所以苏泽这套军服并没有什么惊世骇俗的地方,所有学员都觉得这套棉服质地好颜色正,要不是苏泽强行命令要求穿军服,一些贫苦人家出身的学员都舍不得穿。

这座讲堂最大可以容纳一百人同时上课,如今在川石岛上,1000名矿工和铸币匠户出身的学员,和300名雇佣的海商水手,全部混编在一起,以100人为一个小旗,分成了13个小旗。

这13个小旗,平日都在长宁卫军官的带领下,练习驾驶海船,练习列队列阵和鸟铳射击。

同时13个小旗轮流休息,13天一轮休息,休息的时候上午就在这座讲堂中听苏泽上课。

除此之外,13天内还有一节夜间扫盲班,由苏泽的弟子林安仔教授这些士兵认字和算术。

虽然训练和学习任务很满,但是这些士兵并不抱怨。

原因是在川石岛上,每天可以准时吃三餐,而且午餐和晚餐必定有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