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1节(2 / 3)

加入书签

苏泽点点头说道:“不过这样还是太慢了。”

“太慢了?”

苏泽说道:“要荡平倭寇,这样还是太慢了。”

苏泽返回福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击福建海域的倭寇。

海上的倭寇都是真倭,而福建倭寇断绝的海上贸易,同样也切断了琉球的中转贸易。

所以清剿海上的倭寇,无论是于公于私都是要做的。

飞剪船还没靠港的时候,苏泽已经想好了解决方案,他对着林默珺说道:

“明日我就去一趟福州。”

一夜无话,因为福州港附近的倭寇太多,就连林良珺驾驶飞剪船,也没有把握突破倭寇的封锁,所以苏泽还是选择了陆路。

现在已经是七月份了,以往这个时候路边的田地都已经是麦穗了,可是今年整个官道两侧都非常荒芜。

沿途好几个官方驿站都废弃了,和苏泽两年前去福州考举人的时候,简直是恍如隔世。

沿途也遇到了好几拨打劫的土匪,说起来是土匪,有一些就是附近活不下去的百姓。

遇到那些面黄肌瘦又没有武器的土匪,苏泽一开始也会丢下点食物,不过很快他也就麻木了,干脆让护送的士卒骑马快点赶路。

等苏泽到了福州城的时候,也被福州城凋敝的景象给惊讶到了。

只不过是两年没有来,福州城墙边上曾经繁华的市场已经消失不见,以前等着排队进城的队伍也是稀稀疏疏的,整个城市都失去了活力。

等到苏泽进城,直奔市舶司,只看到市舶司衙门也是门可罗雀,港口内只有福州卫的舰船,却连操练的水手都没有。

曾经繁华的福州港外海也半天见不到一艘船,苏泽让门口小太监向陶公公通传,不一会儿就见到陶公公急匆匆的身影。

“苏相公!”

陶公公热情的拉着苏泽,他脸上的皱纹更多了,鬓发也已经全都白了。

苏泽想起当年铸币成功,陶公公意气风发的样子,短短一年不见陶公公仿佛老了十岁。

陶公公最近也是愁的睡不着,倭寇泛滥,琉球朝贡断绝,市舶司积压的丝绸要换成银子,朝廷依然催促福州市舶司尽快将上半年的贡银送往京师。

陶公公也是被逼得没办法,市舶司甚至出钱造船,可哪知道福州卫如此不堪?刚造好的战舰就被倭寇俘了。

陶公公用渴望的眼神看着苏泽。

水师新军和火器坊

见到陶公公,苏泽也露出笑意,两人就这样并肩的走进了市舶司。

一进了市舶司,陶公公就开始大倒苦水。

“苏相公,您可终于回来了!今年倭寇入犯,琉球使团的商船就来了一次,朝廷已经三番五次的下令要求解送银子上京师,再这么下去,我这个市舶司的镇守太监可就要当到头了!”

苏泽当然知道没这么夸张,如今市舶司镇守太监可是个烫屁股的位置,也就只有陶公公还能勉力维持了。

进了正堂,苏泽也不绕弯子,直接说道:“听说陶公公造了一批战船?”

陶公公叹气说道:“为了打通琉球贸易,我用市舶司剩下的银子和铸币司的新钱,造了二十艘千料的战船,可是没能驱使动啊!”

那一艘试航的船被倭寇抢走的事情,被陶公公隐瞒了下来,实在是太丢人了。

苏泽说道:“正常,这海战和陆战不同,仓促是很难成军的。”

“操纵船帆,驾驶船舵,这都是技术活儿,就连海上作战和陆地上作战不同。”

陶公公皱着脸,如今他也知道训练海上军队的难处,可是时间不等人了。

内廷已经催了几次了,如果市舶司积压的丝绸再不卖掉,陶公公恐怕就要丢了宫里的圣眷了。

苏泽说道:“我长宁卫的林百户倒是个擅长海战的人,不过长宁卫满打满算,能够上船的水手也只能凑够五艘,想要更多的护航船,只靠长宁卫是不行的。”

陶公公看到苏泽没有直接讲不行,就知道事情还有希望,他一向信任苏泽,连忙问道:

“苏相公有什么办法?”

苏泽说道:“这永乐年间,大明水师能够远征大洋,诸国朝贡,别说是小小的倭寇,就连倭国也灭得。”

“可如今承平已久,各地卫所已经疏于训练,不少海战之法都失传,很多海卫甚至连能驾驶大船的水手都凑不齐。”

陶公公连连点头,苏泽说的没错,这就是如今福建各卫所的情况。

戚继光入福建之后,之所以一直都被动,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福建的沿海卫所战斗太弱,让倭寇来去如风,光靠一支精锐陆军,很难取得决定性的战果,反而被沿海倭寇不断的调动,将领和士兵都很疲敝。

福州港原本是沿海重镇,当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一部分舰队就是从这里起航的。

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舰船,也有一部分是在这里建造的。

这也是陶公公能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