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4节(1 / 3)

加入书签

林默珺说道:“你不是要搜罗移民去开发大员岛嘛?福建附近的百姓本来就有出海下南洋的传统,我就用下南洋的名义募集了这些移民。”

苏泽有些激动的说道:“现在有多少人了?”

林默珺说道:“新募集的移民我会将他们先安置在东奥岛,等到适应了一阵子之后再送到大员岛上。”

“目前在东奥岛上有两千多人,大员岛上也送去了五千人了。”

苏泽没想到这短短半年的时间,林默珺竟然有了这样的成果。

林默珺说道:“除了闽广活不下去的百姓,还有从倭国赎买的奴隶,这其中也有五百多人,也已经安置在大员岛了。”

巡视过了东奥岛,苏泽马不停蹄的乘坐飞剪船,南下去了大员岛。

从原来大员岛上居民手中买下来的地方已经建造起来了炮楼,围绕着炮楼一座小型城市已经初见雏形。

“按照你的吩咐,每一个上岛的百姓,无论男女,分发锄头一把、钜子一把;一户分发铁锅一口;五户分发农具一架,上岛的第一年都每个月给米一石,允许他们在岛上开荒,第一年的田亩收入不征粮。”

打起专门的旗帜,大员岛上立刻派出快艇,护送着飞剪船靠港。

等到飞剪船停靠完毕,苏泽看到在码头上竟然还有整齐的士卒队伍在操练。

“大员岛也没那么太平,南洋海盗和倭寇经常侵扰,也是修建了这座炮台之后才安宁了些。”

苏泽点点头,他很快在带队的军官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苏相公!”

张彪快步上前,他正是半年前,苏泽从振武营之变中带走的总旗。

苏泽不仅仅从军营中救走了这些带头造反的军官,还将他们的家眷也安置出海来到了大员岛,这才免受了朝廷的秋后算账。

这半年来,苏泽在南京各军营中“讲武”,随着他不断开始讲学,也从中挑挑选出来了一些进步种子。

一部分人被苏泽留在了南京各营地之中,一部分人则被苏泽偷偷运到了大员岛上。

张彪手持鸟铳,穿的是延平蓝的染料棉布军装,和上一次苏泽在南京见到的时候判若两人,整个人都充满了干劲。

“苏相公,这是我带的兵!”

林默珺在一旁说道:“如今大员岛上有鸟铳手五百人,都是脱产训练的士兵,用的都是你编写的开蒙教材,训练用的也都是上次你寄回来的操典。”

苏泽满意的点头,张彪又对着苏泽说道:“苏相公,大家都盼着你给大家讲学呢!”

张彪原本就是识字,要不然也不会被士卒们推举成讨薪的领头者。

振武营兵变之后,张彪本来是对大明有些幻想,不准备走的。

但是听完了苏泽的分析,又听完了苏泽短暂的讲学之后,这才彻底放弃了对大明朝廷的幻想。

后来苏泽送上大员的进步士卒,也和张彪讲了大明朝廷秋后算账,搜捕张彪的消息,张彪又是后怕,又是对苏泽感激不已。

苏泽当然欣然同意,他在大员岛上落成的会堂上连续讲学三场,到了第三场的时候甚至连大员岛上的原住民也都来听讲。

紧接着苏泽又参观了岛上的新开农田和甘蔗种植园,一直到了元宵前,这才和林默珺一起返回长宁卫。

在船上,林默珺欲言又止问道:

“若只是为了移民海外,根本没必要这么整军备战,阿泽,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苏泽说道:“我这么做,静观其变罢了。”

年后,京师朝廷下旨,在浙江推行改稻为桑。

改稻为桑的关键

朝廷改稻为桑的命令下到浙江的时候,已经是二月份了。

接到了紧急公文的胡宗宪,手中还拿着两封信。

这其中一封是他的座师严嵩写给他的信,另一封则是严嵩之子严世蕃写的信。

带着朝廷的公文和两封信,胡宗宪走进了书房,他将这三件东西递给徐渭,叹息一声说道:

“朝廷这是要将浙江架在火上烤啊!”

徐渭打开信,他认真的将三份信看完了之后,也叹息一声说道:

“君以此兴,必受此乱,胡公整顿浙江,靠的是严阁老,如今也到了严家收取回报的时候了。”

胡宗宪叹气说道:“世人都说我是严党,这改稻为桑也只能落在浙江,文长,这改稻为桑能搞成吗?”

徐渭长期科举不第,对于民间和大明基层还是了解的,他摇头说道:“定然改不成。”

徐渭说道:“改稻为桑,要百姓将稻田改为桑田,让百姓养蚕卖生丝再换粮食,听起来是很不错,实际上却根本没办法执行好。”

“首先养蚕这事情,不是每一家每一户都能养好的,强行一刀切的接过,就是原本养蚕的百姓,因为生丝多了价格下降而怨恨朝廷,不会养蚕的百姓,因为养不好蚕又弄不好丝,也会怨恨朝廷。”

“然后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